日治時代由殖民地建立的學校,擁有最多數台人參與的教育機構,提供非日文慣用者初等教育的「公學校」。雖然公學校的主要財源是向該校所在地居民收取的「協議費(1907年後改稱負擔金)」,然而就讀者仍須繳納「授業料(學費)」,直到1943年施行義務教育後,才不再需要繳學費。
中等教育以上,殖民統治下台人的受教機會也不如日人,第一、二志願的學校日台比例嚴重失衡,僅有「台中一中」因為霧峰林家出資所建,成為少數大量錄取台籍學生的第一志願。而如今校舍改建為立法院的「台北第二高女」,也因戰前與台人鮮少互動,戰後又遭廢校而漸消失於台灣人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