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元慶、廖文瑋
編版/鄭元慶
1914年3月21日,日本飛行家野島銀藏分別在台北、台南、嘉義等地舉行飛行表演,這些地方的民眾,首度在空中看到飛行器。[1]屏東地區的民眾,則要到1915年4月,才由另位日本飛行家高左右隆之展現飛機的魅力。[2]
當時為了促成高左右隆之到阿緱(屏東)飛行表演,總督府屬(行政官)筏安太郎曾南下協商,並由阿緱內地人協會進行募款。[3]高左右隆之完成新竹飛行表演之後,4月10日抵達屏東,勘查後選定的歸來庄安記磨壠工場後草地為飛行場。協會在廳長辦公室集會,確定17、18兩日進行飛行表演。考慮民眾交通,另協調臺灣糖業鐵路阿緱東港、阿緱阿里港線;鹽水港製糖鐵道旗尾九曲堂線等輕便火車,以及縱貫線台南至阿緱各站,票價減3成,還加開臨時列車;興業會社及海陸產業軌道的票價減2成。[4]
聚焦10萬眼睛
官方大力推廣的結果,阿緱廳所屬各校約4千名學生,由教職員帶領,於15日抵達,他們借用阿緱小公學校或媽祖廟住宿。臨時要容納4千人的食宿,也真不容易。飛行場在同日整理完成,場邊設觀覽席,入口前兩側有紀念繪葉書賣捌所(批發所)、櫻麥酒[5]、蝴蝶蘭酒等賣店,還有販賣茶水、水菓、便當、蕎麥等小販。[6]
飛行首日,會場湧入6、7萬人,幾無立錐之地。下午4時20分,高左右隆之啟動飛機引擎,3分鐘後滑行離地,群眾歡呼拍手驚叫。飛機在阿緱糖廠和市區4百公尺上空,呈8字及波浪迴旋飛行,展現高超技術。地面上有超過10萬隻眼睛,盯著飛機表演,後從北方降落,時間4時33分。[7]
第2天的飛行,阿緱火車站湧出數萬名師生及群眾,在會場圍成一圈又一圈的人牆。下午4時整,高左右隆之胸掛頭陀袋,檢查飛機後發動引擎,下午4時19分起飛,在3百公尺高度盤旋數圈,並灑下「朝日新聞」免費兌換券。4時38分,飛機在群眾的喝采聲中落地。[8]
依照《台灣日日新報》記者的描述,高左右隆之的飛行表演,每場吸引6、7萬人,證明了屏東民眾的「飛行熱」。但此後5年間,屏東民眾或飛機迷,則少見飛機蹤影。
軍警飛機曝光率高
為了籌設「警察航空班」,日本陸軍派交通兵旅團的中川工兵大尉和新山工兵中尉,於1919年2月13日起至17日,至屏東、高雄、台南、台中、新竹等地,勘查適合興建飛行場的地點,其中屏東飛行場選定阿猴廳下淡水溪(高屏溪)旁,六塊厝附近河岸及崇蘭庄等大片地區。[9]
1920年11日21日,台灣第一座具規模的屏東飛行場落成啟用,「警察航空班」進駐之後,雖只有4至5架可用機,但例行的飛行訓練、原住民的威嚇飛行、參加軍事演習等,[10]使得屏東地區的民眾,比其他地方的人們,更有機會目睹「大鳥」在空中飛翔。
當「看飛機」已成為日常之後,若有特殊原因,致久不見機影,媒體也會反映這種社會輿論:「日來天氣。陰晴靡定。飛行機久不見操縱。至近日氣候復良。毎早旭日初昇。見有二三飛機。翱翔空際。穿雲貫日。或高或低。技倆百出。一般街民皆爲翹首注。拍手稱讚不已。」[11]顯示當地民眾,是有「看飛機」的習慣和期待。
由於「提升民眾的航空知識」[12],是台灣總督府的既定政策,屏東飛行場也就成為「航空教育」的實施場域。不少學校籌畫南部畢業旅行時,會安排搭火車至六塊厝,轉到屏東飛行場參觀見學。如1924年11初,就有台中高等女學校及台中公學校各百餘名師生,前往「視察飛行機場」,雖無法看出接待規模,但可確定的是,屏東飛行場是當時少數對外開放的軍事要地。[13]
機場換主人
當屏東飛行場的主人,在1927年換成「陸軍第8飛行聯隊」(以下簡稱「陸8聯」)之後,配備偵查(乙式一型、雙座複葉)和輕爆(甲式四型戰、單座複葉,首次安裝2挺7.7毫米固定式機槍)各1個中隊,[14]同時接收了「警察航空班」的飛機,人員、裝備。在飛機多、飛官多、訓練多的情況下,飛機在屏東上空的曝光率,可說是全台第一。
隨著航空科技的進步,日本陸、海軍也成立飛行兵科,在本土適合地點興建飛行場、蓋飛行訓練學校及配置飛行隊。接著因應國際情勢及國防需要往外擴張。依此脈絡,日本陸軍於一戰期間的1914年8月19日,成立所澤臨時航空隊,後於1915年正式成立航空隊。
就在台灣總督府「警察航空班」成立之前的1918年,日本已經有6個航空隊,其中的平壤第6航空隊,即駐紮在北方的殖民地朝鮮。日本理解空中武力的潛能,1922年將6個航空大隊改名為飛行大隊。同年,日本簽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效期至1936年底),該約限定了美、英、法、日、義的主力艦噸數比率,且各簽約國的要塞及海軍基地,應保持當時現況,不能增建。[15]
日本政府評估國際情勢,在簽訂上述條約之後,即提出了「大正十二年帝國國防方針」。認為在北方的俄國,革命後局勢混亂,威脅降低,對其可採親善基調。而南方的美國,擁有豐富資源,國力充實,施行侵略性的經濟政策。佔有菲律賓,勢力擴及新加坡,對日本的南向經略,產生阻礙,「遲早會與帝國產生衝突,這趨勢為日本國防上最重視之事。」[16]該「國防方針」下的「用兵綱領」敘明,當有事發生時,「海陸軍應協同儘速對呂宋島進行攻略」。[17]可知日本已視美國主要敵對國家,同時也可看出日本的「南進」企圖,而屏東則是距離呂宋最近的基地。
在該方針之下,陸軍軍費因「華盛頓海軍條約」而受刪減,順勢於1922年起,連續進行3年的「軍備整理」,裁撤4個師團,將經費轉用於新設航空、戰車、高砲等部隊。其中航空兵力方面,依「大正十四年軍備整理要領」,在1925年5月增設陸軍航空兵科、新設3所飛行學校、擴編原有的6個飛行大隊為飛行聯隊,同時新增飛行第7、8聯隊。[18]由於陸6聯基地設在北邊的朝鮮平壤,「陸8聯」設在日本國防圈南邊的台灣屏東,應也有地緣上的考慮。因此屏東及全島各飛行場的主人,也就由「警察航空班」換成「陸8聯」。
台灣首座軍機場 風光開隊
「陸8聯」在1925年5月1日編結成立,由山崎甚八郎擔任聯隊長,要取代並裁併原有的「警察航空班」,但因兩者編制相差很多,需先整修跑道、增建停機坪、油料庫、材料維修廠、辦公室及宿舍等,然後才能轉移到屏東。尚未轉場之前,「警察航空班」仍繼續存在,而「陸8聯」則暫時與陸4聯,一起駐紮於福岡的太刀洗基地(大刀洗平和記念館)。基地旁的「西日本航空發祥之地紀念碑」碑文上,刻著「大正十三年飛行第八聯隊編成 台灣屏東移駐」字樣,拉起福岡與屏東兩地之間的關係。
屏東飛行場原定1926年10月完工,但因天候因素,致維修廠、將校集會所、宿舍等無法如期完工,[19]故延至1927年5月9日開始轉營。聯隊從太刀洗出發至門司港,5月26日至31日先後抵達基隆港,改經鐵路運送至屏東,並於1928年2月19日正式運作,屏東飛行場也就成為台灣第一座軍用機場。
開隊當天,鐵路加開班車載運乘客,擁擠到甚至無立錐之地。來賓、群眾、師生絡繹於途,呈混雜情況。會場前空地表演區,內地人一邊,有藝妓、總舞踊、素人劇等表演。本島人一邊,有藝閣展示。小、公學校學生,皆各自攜帶國旗,旗海飄揚。
午前10時開幕,「陸8聯」隊長山崎甚八郎大佐、總督上山滿之進、台灣軍司令官田中國重、屏東郡守小島仁三郎等分別致詞。開幕之後的飛行表演是重頭戲。演習指揮官長尾小佐,先向飛官說明飛行流程及注意事項。接著坐上長機駕駛座,山崎聯隊長同乘,於爆音聲中分別離地。總共13架飛機,依編隊往鳳山方面飛行。隱沒之後,復於東方出現,進行台灣民眾首見的空中分列式,以紀念這歷史性的時刻。
分列式結束之後,各戰鬥機和偵察機,分別在雲端舉戦闘演習。這個時候,地面高砲部隊,也以飛行機為目標,進行防禦性演習射擊。在下淡水溪畔,輕爆機則對地上模擬建物投彈,瞬間火焰四散,目標物瞬間化爲焦土,十分壯觀。最後表演高等飛行技術後結束。[20]這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飛行表演,讓民眾感受到飛行的震撼。
支援平定「霧社事件」
「陸8聯」開隊之後到1937年「七七事變」之前,日軍在中國大陸,從北邊逐漸往南侵略,[21]在台灣的「陸8聯」,並沒受太多影響,依然按表操課,進行本身的訓練飛行,如屏東到全島各地的往復飛行、山岳飛行、戰鬥機環島一周飛行,另外就是參加與友軍的演習等。非軍事活動則包括日本親王皇族來台的奉迎飛行、慶典飛行等。[22]
這段時間內,「陸8聯」實際的軍事行動,僅有當1930年10月27日發生「霧社事件」時,奉台灣軍司令部的命令,派出偵察機和戰鬥機,共30多名機組及後勤人員,分赴鹿港及埔里飛行場,進行霧社地區的空中偵察、投彈壓制、協助軍警地面部隊聯絡、投彈壓制、試驗燒夷爆彈、撒散勸降單等任務,後於11月26日全員返回駐地。
注解
[1] 參見大竹文輔,《台灣航空發達史》頁1,野島銀藏氏の飛行。
[2] 參見大竹文輔,《台灣航空發達史》頁12,高左右隆之氏る。
[3] 1915年4月2日《台灣日日新報》,第6版,議長距離計畫。
[4] 1915年4月15日《台灣日日新報》,第6版,阿緱飛行預聞。
[5] 帝國麥酒株式會社1912年在台灣成立,櫻麥酒為其下品牌之一。
[6] 1915年4月18日《台灣日日新報》,第6版 阿緱飛行前之概觀。
[7] 1915年4月19日《台灣日日新報》,第5版,飛行第一日。
[8] 1915年4月20日《台灣日日新報》,第2版,飛行第二日 無事成功す。
[9] 1919年2月14日《台灣日日新報》,第6版,飛行班調查 兩尉官之出張。1919年4月11日《台灣日日新報》,第5版,臺灣警察航空班。
[10] 《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一篇)中譯本Ⅱ》,頁248、252-254。
[11] 1924年8月28日,第4版,飛機操縱。
[12] 1916年3月24日《台灣日日新報》,第3版,飛行機に剩つた下村長官の氣焰警察飛行班の眞目的。
[13] 1924年11月3日《台灣日日新報》,第3版,屏東特訊/女生來屏。1924年11月7日《台灣日日新報》,第3版,屏東特訊/學生往屏。另外的制式參觀地點為農事試驗場、神社、台糖製糖工廠等。
[14] 飛行第八聯隊轉營輸送件報告,「大正14年軍備整理要領同細則中改正の件」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3712300、密大日記 6冊の内 第1冊 昭和2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頁1111-1112。
[15] 曾令毅,《日治時期台灣航空發展之研究》,頁66-67。
[16] 「帝国国防方針」頁0008-0010,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1002700、帝国国防方針,大正1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國立公文書館。
[17] 「帝国国防方針及帝国軍の用兵綱領改定に関する陸海軍共通記録」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21168000、帝国国防方針 帝国軍の用兵綱領関係綴,昭和11.2~11.6(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8] 「大正14年軍備整理要領同細則中改正の件」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1003712300、密大日記6冊の内 第1冊 昭和2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国立公文書館),頁1111-1112。
[19] 「飛行第8聯隊転営期日延期に関する件」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03022739800、密大日記其1 6冊の内第1冊,大正15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國立公文書館。
[20] 同上。
[21] 1928年「濟南慘案」及「皇姑屯事件」,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淞滬戰役」及成立偽「滿州國」、1933年「華北戰役」攻佔山海關熱河、1936年策動「華北五省自治」、1937年「七七事變」。
[22] 參見大竹文輔《台灣航空發達史》,頁199-277、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