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系列:【八芝蘭的故事】
本文摘自施百鍊著、曹永洋編校,《士林的人與事》一書中之第184─209頁,原標題:〈丁雲霖功在士林〉,曹永洋於2009年10月30日再版。
文/施百鍊撰寫,郭以涵、羅國蓮編輯
旭光牌:台灣的第二家日光燈公司
民國四十年一月丁雲霖先生當選台北縣議會第一屆議員,又連任第二屆議員共四年。這期間他對士林地方建設,爭取許多經費。他與士林鎮選出的曹木桂、鄭通順、陳松霖(後改名松林)、陳彩戀等議員密切合作爭取經費,解決自來水大口徑改換工程及士林街內道路鋪設柏油路工程,貢獻最大。士林街上開始使用自來水是民國前一年(一九一○年),當時預定人口約五千人作目標而設,但因市街發展迅速,人口增加,水量漸告不足,民國十九年由台北市分發改換四吋水管,光復後人口暴增又造成嚴重缺水。民國四十年曹木桂先生當選台北縣第一屆議員,因為曹賜固醫師是高知識分子,曹議員就把議會的議題時常拿去請教他。曹醫師就透過曹議員在議會的管道爭取更換自來水大口徑及鋪設士林街道柏油路工程。丁雲霖議員原本就熱心士林的公共工程,他知道此事後就連絡士林鎮選出的其他議員共同爭取經費,於民國四十一年完成更換自來水大口徑水管及鋪設柏油路工程。丁雲霖先生於台北縣議會議員卸任後,民國四十四年被台灣省政府聘請為台灣省參議。
從前台灣各地的照明設備都使用燈泡,但是五、六十年前鄉下還捨不得用電燈,只用煤油燈。雖然可節省一些電費,可是點油燈亮度不夠,晚間看書或工作頗多不便。一般住家只用三、五盞電燈還無所謂,可是大公司或大工廠有的用幾十盞電燈,其電費就十分驚人。後來日光燈問世,丁雲霖先生發現同樣四十燭光的日光燈比普通燈泡亮度大得多,且耗電量只有普通燈泡的百分之六、七十而已。他就到日本研究日光燈,並和日本東芝電機株式會社進行技術合作,計畫在台灣創立日光燈的大工廠。東芝公司的社長率領幾個幹部親自來到台灣來考察設備場地及籌備工作。丁先生本想把日光燈的大工廠設在士林郊外,因為工廠內需要許多工人,丁氏想把這些工作機會全部給士林人,使士林更加繁榮。那知日本社長問丁氏:「士林的地下有沒有天然瓦斯?」「天然瓦斯做什麼?士林沒有天然瓦斯呀!」日本社長伸出手指在丁氏的頭敲了一下說:「您到現在還不知道瓦斯的用途?製造日光燈管沒有天然瓦斯就無法製造!士林不生產瓦斯,就不可把工廠設在士林!」這時丁氏才恍然大悟,後來才把日光燈的大工廠設在有天然瓦斯且靠近台北的「竹東」。於是在竹東創立「台灣旭光日光燈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
丁先生的構想是旭光牌出產的日光燈燈管一定要比他家的燈管耐用,生意才會興隆。假如他家的燈管使用五個月後就要淘汰,旭光牌燈管壽命一定要有六個月以上的耐用度,消費者才會購買。但是其壽命也不能太長,如果使用時間超過一兩年或更長,雖然消費者皆大歡喜,但是產品的銷路也會因此滯銷,所以用技術控制日光燈管的壽命,只要比他家的壽命長一些,就能得到消費者的愛用,又能多賺一些錢。所以丁先生廠內特設「研究發展部」,把駐廠的日本技術人員的技術完全吸收,努力研究並控制燈管的壽命、亮度、形狀及日光燈座的形狀美觀,所以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在銷售市場遠近馳名,保有很好的口碑。
丁雲霖先生因熱心教育,民國五十二年在小北街與小西街交接處創立「士光托兒所」提前教育幼兒,使士林的職業婦女能安心上班,而無後顧之憂,讓新生兒完成良好學前教育。丁先生為了要辦好托兒所,聘請的老師都經過篩檢甄選最優秀的。特別注意幼兒的生活習慣,教導正確的國語、台語及小朋友相處的簡單禮節。為了獲得幼兒的家長信任,丁先生把自己四歲的孫子丁文川入學「士光托兒所」,因此大家對這家托兒所有了信心,兒童報名人數爆滿。
過了幾年北投鎮選出的台北縣議員賴張珠玉女士看重士光托兒所,很想接辦。好幾次到丁公館商討此事。丁先生雖然捨不得相讓,可是他的性格不喜為難他人,終於犧牲小我把托兒所讓她接辦。他的三公子丁三基告訴我:「家父很奇怪!我所讀的學校:士林初中、復興高中、東吳大學,當時他都擔任該校家長會長。」可知丁先生對教育十分熱心重視。民國三十八年他擔任士林鎮長時常到士林國小來,當時我擔任他三公子丁三基六年級的級任導師,曹醫師的二公子曹永洋也是同班。當時丁鎮長遇到我就說:「我的小犬丁三基與曹醫師的公子曹永洋都要拜託您好好管教他們!」他不自私連曹君也一併拜託我,所以我感覺責任更重,一點也不敢懈怠。
利用銀行資金賺錢
丁雲霖先生對資金也很用心掌控運用,他知道要經營大公司,只用自己的財產或合夥人的現金是不夠用的,也無法創立經營更大的公司。所以在他年輕時就參加地方合會公司。民國三十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台灣省政府頒佈「台灣省合會儲蓄業管理規則」,明令全省分區,准許各自設立民營合會公司一所。台北市、基隆市、台北縣(包括宜蘭及陽明山管理局)區域內原有各合會公司即發起籌創公司。發起人有:劉啟光、丁雲霖、陳逢源、盧阿山、紀秋水、鄭邦卿、蔡炳煌、蔡萬春……等十七人,都是一時之選,這時丁雲霖先生排名第二名,蔡萬春先生排名第八名。同年二月二十四日發起人第二次開會,審議章程及籌募股款,定公司名稱為「台北區合會儲蓄股份有限公司」(現台北區中小企業銀行)。民國三十九年改選董監事時丁氏被選為第一位常務董事,吳火獅先生為第十五位董事。民國四十四年改選董事監事時丁氏被選為第二位常務董事,吳火獅先生為第十二位董事。由此可知丁雲霖先生當時在企業界的地位。
他熱心參與企業銀行的目的是可用信用貸款大批資金來經營事業,假如利潤是百分之三十,銀行利息是百分之五,可得純利潤百分之二十五。假設借款一億元,可賺三千萬元,付銀行利息五百萬元,尚可淨賺二千五百萬元。就是用別人的錢來賺錢的方法,如果借更多資金,就可賺取更多利潤,所以人稱丁雲霖先生是「金頭腦」了。他後來經營「台灣旭光日光燈有限公司」、「復興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士光托兒所」⋯⋯等,都是利用銀行的資金賺錢的。
後來丁雲霖先生想到早期他的尊翁在北港做鞋業生意。從前的小孩子都是打赤腳,連到學校上課也赤腳走路,只有過年過節才穿運動鞋。因為一年穿不到幾次,所以家長給孩子買鞋子時都買比較大的,剛買來太大時鞋內腳尖地方還塞棉花或碎布,才方便走路。這樣一雙鞋子才能穿上兩三年,後來腳大了,穿不上,還把鞋子給弟妹穿,捨不得丟棄。農夫們更不穿鞋子,也是過年過節才穿一兩天。平時把鞋子收藏著,一雙鞋子可穿五、六年不壞。一般上班族大概都穿皮鞋比較多,鞋底磨損了,到修鞋店貼一層新皮底再穿,一雙皮鞋可穿好幾年。因此昔日的鞋業因客觀環境的因素,往往無法蓬勃發展,有時一個月賣不到幾雙,其利潤要養活一家人也不容易。
直到四十年前台灣各地全面推行健身運動,無論學生或成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的健康有很多好處,無論男女老幼,大家紛紛參加慢跑、快步走、打球、登山、土風舞、體操……等活動。因為台灣的經濟突飛猛進,每個人都有登山鞋、慢跑鞋、球鞋⋯⋯每人至少有兩三雙運動鞋。並且大家為了趕時髦、追流行,有些鞋子還沒有壞就丟掉再買一雙新流行款式。
丁雲霖先生發現這時的鞋業和他尊翁時代的鞋業已經大不相同了,前景可期,就著手創辦「復興橡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高級球鞋。如今運動鞋,因為各類運動蓬勃興起,每一種運動都有專用球鞋,各種品牌的球鞋,令人眼花撩亂,現在回想起來,丁雲霖先生眼光和高人一等的生意嗅覺,稱他為「金頭腦」和實業家先驅實在當之無愧。
不測之禍
士林園藝試驗所位於八芝蘭庄(今士林)福德洋字山仔腳(今福林里)。民前四年一月(一九○八年‧明治四十一年)成立,同年三月新建事務所。試驗所面積為四十五公頃。後面的山為劍潭山(福山),其中一部分山斜面較平,遠望像一面旗,旁邊另一部分山較圓,像一個鼓。昔日八芝蘭的地理師稱此地為「旗鼓穴」,如果能夠得到此穴的靈氣,由於磁場的感應,住在此地的主人能夠「福祿壽」三全,可是「真穴」在哪裡,那個地理師並未明確點出,只有福氣的人才能得到。此地為昔日八芝蘭士紳吳慶三先生所有,他於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年)在芝山岩惠濟宮之左方建寺供奉觀音佛祖命名為「芝山岩寺」。吳慶三先生去世後,他的子孫把他安葬在這「旗鼓穴」的一個角落,現在此墓的對聯還有「旗鼓穴」等字樣。其玄孫吳金連先生(士林國小37屆)還常常提起此事。丁雲霖先生從北港北上後在士林園藝所的前面福林路邊買下六百多坪的土地蓋房子居住。
民國三十八年中央政府撤退到台灣,園藝試驗所內部分地方改為總統官邸。後來蔣公可能知道那一帶地方是「旗鼓穴」吉地,暗自竊喜。可是丁家佔上此穴之咽喉,如此官邸的靈氣不免受損,無法自己全部得到吉地磁場的感應。必須叫丁家搬離此地,並把其屋拆除後,此「旗鼓穴」吉地靈氣才能全部歸於官邸所有,並非擔心丁家對他心懷不軌。因為當時我的堂妹婿陸煥文先生擔任園藝試驗所總務主任,他的宿舍在園內官邸旁邊。蔣氏伉儷傍晚散步時,常會遇到我的堂妹施雲小姐,後來蔣夫人把自己飼養的一隻「波斯貓」送給我堂妹。可見不是怕丁家心懷不軌,而是不讓他佔上「旗鼓穴」的門戶得利。當時張群秘書長也住在丁家附近,張先生就和丁先生商量丁家搬遷之事。丁氏雖然不知道其家占上「旗鼓穴」的咽喉,只是這幾年他的宦途、事業途都很亨通,如士林鎮長,台北縣議員,台灣省參議、慶珍醬油、旭光牌日光燈、復興橡膠鞋業、士光托兒所……等事業都十分成功順利,而且已經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對房屋早有濃厚的感情,因此遲遲沒有搬家異動的意願。
昔日「八芝蘭市場」(士林市場),大家把他叫做「鬼仔市」。因為從前市場門口設有管理員辦公處,並用大磅量秤農民和漁民挑來的貨物,按照其重量課稅,在籃子貼上課稅條子。如果他們比課稅人員早到,把貨物先批發就不會被課稅。當時有陽明山、平等、竹子湖、內外雙溪的農民挑農作物到市場,或遠自金包里的漁民挑魚貨經過魚路古道來士林市場做生意,大都是夜晚二、三點鐘就出發。因為夜晚是「鬼」出現活動的時間,他們在半夜就來市場,就把它叫做「鬼仔市」。
從陽明山、雙溪要到士林市場,通常都要經過「林仔口」丁氏家前面,有些農、漁民走累了就在丁家旁休息,有的因尿急就在其牆邊方便後再走。民國五十二年冬天清晨三點多鐘,突然「砰!」一聲,是槍聲,有一個黑影在丁家牆邊應聲倒地。好像是官邸的侍衛人員把這黑影當做歹徒射殺了。原來是挑貨到「鬼仔市」的農民在丁家旁休息或方便,以為是鬼鬼崇崇的歹徒而把他誤殺的吧!或者是向丁家示威,使丁先生覺得住在這裡不安全,自願搬離此地的方法,那就不得而知了。事後當然是把死者抬去埋葬,又把現場清理乾淨。因為是在深夜,也沒有人看到詳細的情形。此時心地善良的丁雲霖先生還不知道,其實這是對他所做的警告。雖然知道在自己屋子外面有人被槍殺,還以為是「誤殺」,也不敢說出此事,只是交代自己的兒女晚上九點以前一定要回家,以免發生意外。
民國五十三年(即甲辰年)三月二十九日適逢青年節放假,一家人除了三子丁三基出外,其餘的家人都在。那一天颳很大的東風,午飯後閒著無事,大家都去睡午覺,不久丁家無緣無故失火了,起火點是屋子的東方,因為東風很強,不一會兒工夫整棟二樓透天屋全部陷入火海之中,不到兩小時屋子就被燒燬殆盡,全家人有的只穿睡衣平安逃出。後來雖然警察及消防隊來調查,也查不出起火的原因,可是大家心裡有數。甲辰屬火是龍年,「旗鼓」最怕火,用火攻旗鼓之咽喉,「旗鼓本穴」已嚴重受損,住在那裡的人已經沒有好處,這是有名的地理師說的。
從北港到士林:從土龍到雲霖
丁雲霖先生是民前十二年(一九○○年‧明治三十三年)庚子年出於雲林縣北港鎮蕃薯簽市。父丁潤(又名丁論),七歲喪父,由母許氏蔥撫養成人。他原名丁土龍,可能是其尊翁因他是庚子年生,屬土,龍為萬物之王,又土為鄉土(地方),希望他只做地方之王就好了。古人說:「願做小國之王,不做大國之臣」而命名的吧!其尊翁從福建陳江來台,在北港落腳做鞋業生意。丁土龍先生後來北上奮鬥,在大龍峒(延平區)開始做生鼎(炒菜生鍋),因生意清淡覺得沒有前途,再東渡日本學習並研究醬油的發酵技術,回台後開始經營醬油工廠。
丁先生從民國二十八年在士林「林仔口」創設慶珍醬油廠,並把全家搬到此地後就事事如意,無論仕途、實業界都有驚人的發展。他以北港鎮出身的清寒子弟,能在台北的政壇、社團、事業各方面締造多項的成就,實在難能可貴,這是否與他的家搬到林仔口「旗鼓穴的咽喉」有關,的確極堪玩味。自從住宅燬於祝融,他的健康就一天天走下坡,三年後丁未年(民國五十六年)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八歲。
丁雲霖先生身為雲林人,定居士林,在此成家立業,他功在士林,後代子孫也不負其所望,成為成功的企業家,語云:「積善之家有餘慶,百忍堂中有太和」,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