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 時代連結】仉家彪和叛艦的一段淵源:重慶艦的得而復失

那些年,那些事,為何如此?原來如此!
擊中重慶號
擊中重慶號
本文是系列的第5篇,本系列目前有5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仉家彪和叛艦的一段淵源
圖一 1942年,「奧羅拉號」駛離利物浦港。(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圖一 1942年,「奧羅拉號」駛離利物浦港。(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文/廖文瑋

光榮接艦

「重慶號」(原英國海軍「奧羅拉號」HMS Aurora,即「曙光女神」)是一艘巡洋艦。二戰結束後,英國為協助中國重建海軍、同時勾銷戰爭中損失的6艘中國緝私船的賬單,同意將它贈與中國(詳見本系列編按)。1946年底,中國派出海員前往英國受訓準備接艦。經過一些延宕,重慶號連同向英國租借的驅逐艦「靈甫號」(原英國海軍「門迪普號」,HMS Mendip)終於在1948年5月19日,於樸茨茅斯港,由英國皇家海軍交接給中華民國海軍;中國駐英大使鄭天錫主持了交接典禮。一週後,兩艦啟程返國。[1]

兩艦離開英國後,中途停留的直布羅陀、馬爾他、塞得港、亞丁、可倫坡、新加坡、香港,均為英國在海外的港口(行經路線見本系列〈王牌軍艦上的魚雷兵〉重慶號返航路線圖)。在行經新加坡時,「重慶」號受到當地華僑熱烈歡迎。根據重慶號魚雷兵,後來的駐美外交官仉家彪的記載,在新加坡「港內碼頭上已聚集數以千計的僑胞搖旗歡迎,四周的小火輪也拉響汽笛,……我官兵登岸時所到之處,都張燈結彩,鳴放鞭炮相迎……」。[2]

兩個多月後的1948年8月13日,兩艦終於抵達上海,此時距離淞滬會戰爆發已經整整11年了。

圖二 1948年10月5日,蔣介石登上「重慶號」,前往葫蘆島以指揮遼西會戰。(檔名:thumb.phpidentifier=002-050101-00087-243.jpg,卷名:領袖照片資料輯集 (八十五)。全宗名稱:蔣中正總統文物。資料來源機關:國史館。數位物件授權: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002-050101-00087-235&IndexCode=drnh)
圖二 1948年10月5日,蔣介石登上「重慶號」,前往葫蘆島以指揮遼西會戰。(來源:國史館[3]

成為「叛艦」

遺憾的是,此時中國土地上新一輪的硝煙顯現,在回國後不到兩個月,東北戰事告急,「重慶號」北上支援。1948年10月5日,蔣介石與國防部長徐永昌、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等人在天津登上「重慶號」並火速開往葫蘆島,支援正在發生的遼西會戰。但中途蔣介石離艦,艦上官兵又對內戰持消極態度,讓13日的海上炮火支援效果甚微,況且僅靠一艘巡洋艦的一次支援也無法逆轉陸戰的頹勢,在會戰慘敗後只得掩護部隊撤退。「重慶號」回國後的首戰亦是最後一戰就這樣草草收場。

1949年初,「三大戰役」告終,解放軍兵臨長江。「重慶號」在上海待命,不是前往江陰協防,就是準備前往台灣。2月24日和26日,艦上的兩個中共地下組織決定起事,當中「士兵解放委員會」27人率先行動。25日午夜,在控制全艦後,艦長鄧兆祥被說服配合行動,「重慶號」就這樣起錨航向中共控制的煙台。

國軍發現「重慶號」有變後,蔣介石忌憚解放軍擁有海軍,遂動用大量空中力量,試圖摧毀叛變的軍艦,以除後顧之憂。3月初,解放軍顧慮國軍的B-24轟炸機開始對煙台港發動襲擊,將「重慶號」移往葫蘆島停靠,以樹枝、漁網偽裝,它的位置,因此直至17日,一架C-47運輸機行經時葫蘆島的時候才被發現。在18、19、20三日的接連轟炸下,「重慶號」中彈,因為偽裝的漁網、松枝和艦上的油箱都可能引起大火,共軍不得不在3月20日開海底門,任由船體傾覆在葫蘆島的防波堤旁。

1951年,「重慶號」被打撈檢修,卻因修復工作困難重重而遭到拆解,船體改為上海打撈局的水上倉庫「黃河」,而後又在1964年撥給渤海石油公司,改為海上宿舍船「北京」。1990年代,殘留的重慶號終於沒有逃過報廢的命運;曾經是中國最大軍艦的榮光,就此徹底消逝。

圖三 1949年3月22日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電蔣經國,稱「叛艦『重慶』號」「確已摧毀」。(檔名:thumb.phpidentifier=002-080200-00659-028.jpg,卷名:一般資料—各界上蔣經國文電資料 (十二)。全宗名稱:蔣中正總統文物。資料來源機關:國史館。數位物件授權:CC BY-N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發佈於《國家文化記憶庫》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002-080200-00659-028&IndexCode=drnh)
圖三 1949年3月22日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電蔣經國,稱「叛艦『重慶』號」「確已摧毀」。(來源:國史館[4]
圖四 重慶號投共後,被國軍炸彈擊中後,解放軍為避免該艦火勢失控引發爆炸,遂打開海底門,任其傾覆。〈重慶黃安兩艦叛逃案〉(1948年12月1日-1949年3月31日),《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7/622.1/2010,https://aa.archives.gov.tw/ELK/SearchDetailed?SystemID=MDAwMDE2MzQyMg==)
圖四 重慶號投共後,被國軍炸彈擊中後,解放軍為避免該艦火勢失控引發爆炸,遂打開海底門,任其傾覆。(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5]
二戰後中國由英國取得的船艦中,重慶號叛變、而「伏波號」又早在1947年就被撞沉,於是英政府決定提前扣回「靈甫號」。中華民國海軍的建設,就這樣經歷了巔峰又跌回了谷底。


注解

[1]見姚開陽,《1949大叛艦》(台北:蒼壁出版,2017),頁62。維持一艘定額500多人輕巡洋艦對當時的中國海軍來說並非易事,技術人才的缺乏讓「重慶號」需要僱傭一些英籍華僑負責輪機工作。相對的,美國以中國的實際能力考慮為由,對於中國海軍的援助止於驅逐艦。

[2]仉家彪,〈接艦回國〉,《血歷史:從英國海軍到孫運璿的英文顧問之路》(台北:新銳文創,2011),頁36-38。

[3]〈領袖照片資料輯集 (八十五)〉,《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50101-00087-243。

[4]〈一般資料—各界上蔣經國文電資料 (十二)〉,《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數位典藏號:002-080200-00659-028。

[5]〈重慶黃安兩艦叛逃案〉(1948年12月1日-1949年3月31日),《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7/622.1/2010。


參考文獻

長風社主編,《重慶靈甫接艦專刊》(香港:星島日報,1948;青島:海郵文化工作室,2021重印)。

姚開陽,《1949大叛艦》(台北:蒼壁出版,2017)。

仉家彪,《血歷史:從英國海軍到孫運璿的英文顧問之路》(台北:新銳文創,2011)。

于光,〈「重慶號」巡洋艦起義的前前後後〉,《軍事歷史》2007年第3期,頁67-69。

肖榮華,〈國民黨空軍轟炸“重慶號”巡洋艦始末〉,《文史春秋》2014年第11期,頁9-13。

本系列上下篇
< 差點成為投共叛艦的一員

本文關鍵詞

error: 內容已被保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