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替美軍維修戰機 提升國軍兵工廠技術

葛敦華
葛敦華
本文是系列的第5篇,本系列目前有5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那段英烈的日子‧葛敦華

本文摘自許劍虹著,《那段英烈的日子:中日戰爭勇士餘生錄》,第137─158頁,原篇名〈反攻諾曼第的海軍槍砲官──葛敦華〉,金剛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7年出版。

葛敦華將軍
圖一 參與諾曼第登陸的寶貴經驗,讓葛敦華將軍一輩子致力於替中華民國發展現代化的海軍與海權思想。

文/許劍虹撰寫,滕淑芬、羅國蓮編輯
圖/羅國蓮翻拍自《那段英烈的日子》

本來皇家海軍學院上尉班的訓練時間長達一年半,後來因為戰局的需要被縮短為5個月。1945年5月8日,也就是葛敦華即將從上尉班畢業前的幾天,希特勒自殺身亡後繼位為第三帝國元首的鄧尼茲海軍元帥向同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局,就此宣告結束。

德國的投降,意味著盟軍將把所有資源投入對日作戰。眼見中華民國即將成為戰勝國,葛敦華沒有理由不走到倫敦街上與盟友們一起歡慶勝利的到來。只是此刻他思考的問題,早就已不只是打敗德國與日本,而是如何將現代化海權思想帶回祖國。

而在中華民國尚無能力打造航空母艦的情況下,中華民國海軍走向現代化的第一步就是發展水下戰力。於是他與6名軍官決定留在英國,進入皇家海軍潛艦學校(Royal Navy Submarine School)接受額外3個月的訓練。不過在訓練展開以前,英國皇家海軍人員不斷詢問葛敦華是否真的做好上潛艦的準備。

原來潛艦部隊是英國皇家海軍自二戰開戰以來損失最慘重的單位。5年來針對德軍與日軍的海上作戰中,英軍總計損失高達74艘潛艦。葛敦華很多從潛艦學校畢業的學長,都沒有撐到德國投降就葬身大海。不過一心想為中華民國海軍發展水下戰力的葛敦華顧不得那麼多,還是義無反顧的進入潛艦學校。

不過潛艦學校第101期3個月的訓練還沒有結束,就又從遠東傳來了日本投降的消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葛敦華也完全失去了在戰鬥中有更進一步表現的機會。7名中國海軍軍官依照英軍制度,被安排在皇家海軍東印度艦隊(Eastern Indies Fleet)的艦艇上實習。

1945年底,完成潛艦學校訓練的中國軍官隨東印度艦隊經由地中海、紅海、印度洋與新加坡回國。葛敦華在1946年2月回到南京向海軍總司令部報到,正式結束了他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使命。而葛敦華在中華民國海軍的發展,卻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給蔣介石與桂永清留下深刻印象的葛敦華,成為了極少數在台灣得以飛黃騰達的馬尾海軍學校畢業生之一。他先後出任「永春號」巡邏艦、「楚觀號」砲艦、「太倉號」南護航驅逐艦、「率真號」兩棲指揮艦與「南陽號」驅逐艦的艦長,並且在民國43年的大陳島海戰與民國47年的「八二三炮戰」中有無私又傑出的表現。

南陽軍艦DD-17
圖二 葛敦華於1963年9月至1964年6月擔任南陽軍艦第三任艦長。此艦原為美國海軍格里維斯級(Gleaves)驅逐艦Plunkett號,編號DD-431。1959年移交後命名南陽軍艦,編號DD-17;接收時即配備MK-33音響追蹤魚雷,是中華民國接收的第一種新式反潛武器。1965年曾參與八六海戰章江、劍門兩艦落海官兵的搜救任務;1973年降旗除役。(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圖說參考《海軍歷史文物數位典藏‧陽字型驅逐艦數位典藏計畫》)

出色的語言能力,讓葛敦華成為了蔣總統的翻譯,專門與協防台灣的美軍第7艦隊打交道。民國57年,葛敦華出任中華民國海軍計畫署少將署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昨天的朋友」胡志明正式成為了美國與中華民國「今天的敵人」。

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胡志明就把50年內不實施共產主義的保證拋到了九霄雲外。為了將進入北越受降的國軍驅逐出越南,自稱「反法鬥士」的胡志明先是歡迎法軍重返越南,等到國軍如他所願的通通撤出北越,他又高舉起民族主義的大旗,領導越南民主共和國展開針對法國的反殖民戰爭。

這場戰爭持續到民國43年5月,以法軍在奠邊府戰役中遭到越南人民軍擊敗宣告收場。最後根據7月日內瓦會議的協議,越南以北緯17度線被分割為蘇聯與中共扶持、俗稱為「北越」的越南民主共和國,還有由美國與中華民國支持、簡稱為「南越」的越南共和國。

隨後胡志明一面在「北越」推行激進的社會改革,一面則派遣武裝人員與幹部向南方滲透,成立以赤化整個中南半島為宗旨、簡稱為「越共」的南越民族解放陣線。到了民國54年,越南共和國與南越民族解放陣線之間的武裝衝突擴大為美軍直接投入的越戰。

眼見二戰期間中華民國參與製造的「惡果」已經成為現實,葛敦華與蔣介石曾經為了台灣是否該介入越戰一事進行過討論。由於韓國與越南都和中國的國土緊密相連,蔣介石始終都把介入韓越戰視為國軍反攻大陸收復失土的跳板。而要實現這個目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必須被徹底推翻。

可是美國在越戰採取的戰略,如同韓戰的戰略一樣並不尋求徹底的勝利。美國只希望阻止「北韓」與「北越」對「南韓」與「南越」的侵略,而不是消滅掉北方的這兩個共產主義政權。既然是一場不求勝利的戰爭,蔣介石質疑國軍介入越戰的必要性何在。

然而,國民政府畢竟是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催生者」之一,坐視反共盟邦越南共和國被推翻而見死不救,還是會涉及道義上的問題,於是葛敦華極力主張國軍應該援助越南,並在最後說服了蔣介石支持他的決定。與美國海軍方面達成共識後,葛敦華派出3艘「中字號」戰車登陸艦到金蘭灣參戰。

由於中華民國並非越戰的正式參戰國,這三艘戰車登陸艦在金蘭灣運作期間不懸掛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艦上官兵也一律被要求換上便服。他們的工作是協助美軍擴建金蘭灣,並在必要的時候執行海上運補任務。中華民國海軍在越南的表現,深獲美國戰友的肯定。

後來葛敦華又向美軍顧問團、台灣協防司令部海運司令部提出一個扭轉整個國家發展的建議。他主張美軍與其將在越南戰場上的戰損車輛、飛機與其他載具武器送到日本,倒不如直接送到台灣來維修。因為台灣與越南的地理位置比較接近,而且中華民國維修人員的素質也遠高於日本。

葛敦華的建議,得到了美軍高層的爽快接受。於是從民國60年代開始,台灣各地的後勤兵工廠開始接收到大量的美軍維修訂單。這不只大幅刺激了台灣的經濟發展,國軍還在維修美軍武器載具的同時學習到新的技術,這位中華民國海軍少將的專業建議,真真切切造福了中華民國全體的三軍健兒。

雖然越南共和國還是不幸的在民國64年4月淪陷,但是參加了越戰以後的台灣,已經是一個與戰前完全不一樣的台灣。可見主張國軍應該積極援助「南越」的葛敦華,對整個國家發展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民國69年葛敦華以國防部常務次長身份退役後,又兩度獲總統府聘任為戰略與國策顧問。

離開了海軍以後的葛敦華,仍密切關注中華民國的海權發展,尤其是地中海反潛作戰的印象已經深植葛敦華的腦海,因此發展水下戰力看在他眼中仍是重中之重的任務。雖然中華民國海軍的水下艦隊在民國70年代已陸續成形,但是4艘潛艦的戰鬥力,看在葛敦華將軍眼中明顯是不夠的。

所以在民國93年,高齡83歲的葛敦華將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中華民國海軍至少應該增購8艘潛艦。雖然台灣的潛艦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要想與做為世界最大潛艦擁有國的中共相提並論,但是葛敦華認為,台灣購買潛艦仍足以讓解放軍海軍遭遇「對付潛艦」的難題。

有趣的是,中共曾多次以返鄉探親的名義邀請葛敦華訪問中國大陸。然而葛敦華考量自己曾參加過諾曼第登陸的兩棲作戰經驗,可能被解放軍學去回頭用來對付台灣,始終拒絕對岸的邀請。因此在民國99年6月12日去世以前,葛敦華將軍始終沒有踏上過自己福建老家一步。

已故的葛敦華將軍,對台灣的影響直到今天都還沒有結束。尤其是前海軍司令陳永康上將,於民國103年底出席由美國智庫在華府舉辦的研討會時,力主台灣發展「潛艦國造」的堅決態度,更是形同年輕時代的葛敦華將軍之翻版。未來若「潛艦國造」計畫能在台灣被順利推動,相信他老人家在天之靈能得到安息。

本系列上下篇
< 📖執行奪回馬賽港的龍騎兵行動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