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許劍虹著,《那段英烈的日子:中日戰爭勇士餘生錄》,第137─158頁,原篇名〈反攻諾曼第的海軍槍砲官──葛敦華〉,金剛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7年出版。
文/許劍虹撰寫,滕淑芬、羅國蓮編輯
圖/羅國蓮翻拍自《那段英烈的日子》
1944年3月30日,葛敦華與黃廷鑫搭乘「搜索者號」出海,投入他參加抗戰以來的第一次作戰任務。可是等到了外海以後,他才知道「搜索者號」這次不單單只是保護盟軍的商船,還要參加另外一場更大規模的作戰,那就是獵殺德國的超級戰艦「鐵必制號」(Tirpitz)。
做為「俾斯麥號」戰艦的姐妹艦,「鐵必制號」裝備4門380mmL/52SKC/34雙連裝主砲,排水量高達42,900噸,是一隻不折不扣的鋼鐵巨獸。雖然伴隨著航空母艦的誕生,戰艦這類笨重的龐然大物已經逐漸為時代所淘汰,但是「鐵必制號」若能得到充足的驅逐艦掩護,仍足以對「極地航線」構成不小的威脅。
所以自1941年5月27日成功殲滅「俾斯麥號」以來,皇家海軍便把「鐵必制號」視為頭號打擊目標。英國皇家海軍在1943年9月的「資源行動」(Operation Source)中,曾經以兩艘X級袖珍潛艦潛入「鐵必制號」位於挪威阿爾塔峽灣(Altafjord)的母港,以四噸炸藥重創了這頭鋼鐵巨獸。
後來德軍不得不將「鐵必制號」拖到科菲尤爾港(Kafjord),進行長達半年的維修。不過「鐵必制號」畢竟只是受了重傷,並沒有被完全擊殺,英國人還是感到寢食難安。因此在得知「鐵必制號」於1944年4月2日維修完成的消息後,皇家海軍為了確保將其殲滅,又於4月3日發起「鎢行動」(Operation Tungsten)。
參與「鎢行動」的6艘航空母艦,分別為「勝利號」(HMS Victorious)、「皇帝號」(HMS Emperor)、「追趕者號」(HMS Pursuer)、「搜索者號」、「擊劍者號」(HMS Fencer)與「暴怒號」(HMS Furious)。扮演主攻任務的是由「勝利號」與「暴怒號」上起飛,隸屬於第8與第52魚雷轟炸機偵察聯隊的「梭魚式」(Barracuda)魚雷轟炸機。
這款由英國費瑞航空公司(Fairey Aviation Company)生產的轟炸機,將分成兩個梯次對「鐵必制號」戰艦實施炸射。每一個梯次的轟炸機編隊,都由21架「梭魚式」組成。另外在這兩次攻擊任務中,皇家海軍還會額外派遣40架戰鬥機護航;其中由「勝利號」上起飛的F4U戰鬥機,被部署於高空以迎戰來襲的德國戰鬥機。
至於「皇帝號」、「追趕者號」、「搜索者號」與「擊劍者號」,則以F4F「野貓」與F6F「地獄貓」戰鬥機壓制「鐵必制號」上,以及科菲尤爾港周邊的防空火力。由於「搜索者號」航空母艦上的海軍航空隊(Fleet Air Arm)第882與第898中隊,裝備的都是F4F「野貓式」戰鬥機,所以他們在「鎢行動」中執行最危險的低空壓制任務。
看著一架又一架的F4F由甲板上起飛,葛敦華與黃廷鑫都徹底體會到,艦砲對艦砲的傳統海戰模式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落伍。因為伴隨著航空母艦的誕生,一切的海上作戰任務都將在無法以肉眼看到敵人軍艦的情況下進行。對於當時連一艘巡洋艦都沒有的國府海軍而言,這樣的戰爭模式實在是難以想像的。
由於德國空軍在科菲尤爾港附近部署的戰鬥機極少,4月3日的空襲行動完全按照英軍的計畫順利進行。當時「鐵必制號」正準備出海測試,等同是在完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遭到攻擊,更重要的是掩護這艘超級戰艦的5艘驅逐艦已經先一步出海,所以「鐵必制號」完全處於孤立狀態。
先是F4F與F6F戰鬥機對「鐵必制號」輪番掃射,造成艦上防空機槍與機砲的操縱人員大量死傷。隨後便是21架「梭魚式」轟炸機群進場,對「鐵必制號」展開第一波轟炸。在這波攻擊中,「鐵必制號」總計挨了10枚炸彈,但由於投彈高度太低,大多數的炸彈並沒有擊穿「鐵必制號」的甲板。
不過這艘德國戰艦上仍有超過百名人員在英軍的第一波攻擊中負傷,就連艦長漢斯‧麥爾(Hans Meyer)也因傷勢過重失去了指揮能力。在第一波的空中攻勢中,英國皇家海軍則只有一架隸屬第830中隊的「梭魚式」轟炸機墜海,三名機組人員通通陣亡。
緊接著而來的是第二波同樣猛烈的打擊。這一次德國人雖即時在港口周邊施放了煙霧彈,但是卻無法有效遮蓋住「鐵必制號」龐大的身影,反而是科菲尤爾港的防空人員受到煙霧彈影響,只能對來襲的英軍飛行編隊實施盲目射擊。最後只有一架「梭魚式」轟炸機被擊落,機上三名飛行人員同樣是全體犧牲。
「鐵必制號」遭到15枚炸彈擊中,雖然沒有沉沒但已嚴重受創,艦上官兵122人死亡、316人受傷。至於發起空襲行動的英國皇家海軍,則損失了四架飛機與九名飛行人員。這一次的打擊,讓德國海軍總司令鄧尼茲(Karl Dönitz)元帥不得不下令「鐵必制號」進廠維修,暫時無法威脅到蘇聯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為了這場輝煌的戰果,英國國王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與首相邱吉爾於4月6日發電表揚所有參戰人員。其中最讓葛敦華與黃廷鑫興奮的是由「搜索者號」上派出的F4F戰鬥機,沒有一架在攻擊任務中損失,而自己可以在打擊納粹的過程中為盟國出一臂之力,讓葛敦華更是感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
解放法國的中國海軍
自1943年8月庫斯克會戰(Battleof Kursk)結束後,蘇聯紅軍在東線戰場上呈現轉守為攻的局面。然而隨著德軍逐漸被驅逐出蘇聯國土,史達林命令紅軍持續向波蘭與巴爾幹半島推進。顯然這位大獨裁者的野心,並不因為所有的國土被收復而得到滿足,他想要的是征服整個歐洲。
為了趕在史達林前面給希特勒致命的一擊,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於1944年6月6日發起「大君主行動」,命令美英聯軍登陸法國北部的諾曼第海灘。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而既然是兩棲登陸作戰,海軍發揮的作用便可以用「舉足輕重」四個字來形容。
總計有6,939艘來自8個國家海軍的艦艇,被動員參加了「大君主行動」。其中包括4,126艘不同型號的兩棲登陸艇、1,213艘水面作戰艦、736艘支援船,以及864艘商船。光是英國皇家海軍就投入了892艘水面作戰艦與3,261艘登陸艇,可稱得上是整起「大君主行動」中海上作戰的中堅力量。
而這麼大規模的登陸行動,一旦遭到德國空軍的戰鬥機或海軍的U型潛艦攔截,必然將導致毀滅性的後果。所以為了保護在諾曼第的登陸船隊,本土艦隊包括「搜索者號」在內,所有執行「極地航線」護航任務的航空母艦都調到了法國北部外海。
葛敦華與黃廷鑫距離灘頭位置太遠,沒有辦法清楚觀察到美軍、英軍與加拿大軍在地面上與德軍的激烈交鋒。「搜索者號」上的F4F艦載機,也沒有飛到寶劍(Sword)海灘、朱諾(Juno)海灘、黃金(Gold)海灘、奧馬哈(Omaha)海灘與猶他(Utah)海灘提供登陸部隊空中支援,而是單純負責艦隊防空。
「搜索者號」最重要的任務,是與驅逐艦合力觀察艦隊周邊有沒有U型潛艦出沒。不知道是盟軍登陸艦隊規模太大,還是U型潛艦在先前的戰鬥中損失太多,那天葛敦華他們連一艘敵人船艦都沒有遭遇到。對於渴望戰鬥的葛敦華而言,這一整天下來其實是相當無聊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有包括「搜索者號」在內,如此龐大規模的護航艦隊存在,盟軍在海上從頭到尾都佔據壓倒性優勢。沒有任何U型潛艦或者其他的德國軍艦膽敢攻擊登陸船隊,否則盟軍不可能在這短短一天的時間內,就把近15萬兵力送上諾曼第的五個灘頭。
光是一艘登陸艦遭到擊沉,在法國北部海域戰死的盟軍弟兄就絕對不會只有史實上那將近5,000名將士而已。事實上如果沒有護航艦隊,艾森豪將軍絕對不會發起「大君主行動」,所以葛敦華身為「搜索者號」上的少尉槍砲官,也稱得上是這場奇蹟的締造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