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我就來自阿里山

日治時期阿里山林業火車與鐵道
日治時期阿里山林業火車與鐵道
本文是系列的第1篇,本系列目前有5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我的阿里山故事
日治時期阿里山林業火車與鐵道
圖一 日本殖民時期,阿里山的林業火車與鐵道。(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文/魏宏晉

我從小就聽著父母嘴裡嘮叨著阿里山、阿里山的,也不是特別地在談什麼風土人情,多半是在說某件日常雜事時,自然帶到。阿里山像是個連結所有關係脈絡的名詞,一言足矣,道盡一切。

我的祖父、外祖父在日據時代進入日本總督府林業部,也就是光復後的林務局的前身機構工作。外祖父屬文職,一路擔任森林鐵道沿途各站站長,最後做到北門站站長,直到光復後續任;而祖父則是工人,主要工作是操作搬運原木的集材機,也修理火車機關頭,因此需要深入山林最深處,今天鐵道可以到達的地方,我祖父一定是最早進入的人之一。

我的父親民國23年在員林出生,但是在進入小學的年紀回到阿里山入學,就讀阿里山東國民學校。由於祖父母需要隨工作在山裡不斷遷居,離校甚遠,父親於是住進學校,由日本老師照顧生活和學習。顯然他與老師感情甚深,數十年的日後,1980年代還曾帶著我媽媽和我妹妹到日本去探望老師。

我一直到高中時,才真正親臨阿里山。那時,我和一位國中死黨一起坐小火車上山。那次我真的有「回家」的感覺,我按照大人們的指示到北門車站找哪個叔叔拿車票,然後上車跟列車長伯伯打招呼說我是誰?阿里山到站後,再到票房口找一位阿姨安排好住處,以及取回程車票……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

阿里山小火車
圖二 我到高中時,才和國中死黨一起坐小火車上阿里山。(來源:維基共享資源,WikiLaurent,CC BY-SA 3.0)

這一系列故事的緣起,是因2014年中秋節過後兩天,母親在我不及猝防下驟逝。突然,我有種斷了根的感覺。父母常說阿里山,我也去了阿里山,但卻似乎沒真正認識阿里山。於是在2015年春節前,我和父親一起回到阿里山;2016年春節前又走了一趟。一路跟隨父親走過他所記得的故鄉,聽他說著片片斷斷的故事。事後,我綜合了從小集合的印象與他的記憶,紀錄成文,陸續於天下獨評網路平台的「故鄉未歸人」專欄中發表,希望為這些故事找到可供後人回顧的記憶歇息處。

原本打算把過年前與父親回阿里山成為一個固定的活動,像儀式,也在補償過去。雖然父親所回憶的故地舊事,有些說法經過對照與查證後,與「事實」或有出入,但這總是他的故事,也承載一代人真真假假的記憶。而除了記憶會模糊,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衰落凋零。2015年5月間,父親突然因病毒侵襲內耳,從此陷入嚴重暈眩的困擾,身體客觀狀態也迅速下降,這對一向注重養生,病前雖已高齡80,仍維持晨泳習慣,且能隨興便來一趟單騎環島之旅的他是個沈重打擊,甚至就此陷入嚴重憂鬱,除了憂煩病痛外,再也無心顧及其他,因此,「我的阿里山故事」也就這麼中斷,沒有繼續下去。

歷史似乎沒我們想像地遙遠,阿里山還在那裡,故事在老人口中道來,歷歷如目;但是歷史也隕落得很快,承載記憶的人們漸漸凋零,有些也就此湮沒無聞;有些則成鄉野傳奇,無可考據,僅餘談資。

不管如何,這就是屬於「我自己的」阿里山故事,我的出身的源頭,我們都有個起源,而我就來自阿里山。

本系列上下篇
回到阿里山 >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