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太平島、太平艦和我

本文是系列的第1篇,本系列目前有2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太平島、太平艦和我
圖一 在「茅坤圖」──也即俗稱的「鄭和航海圖」──上,右下方註明「石星石塘」的大小黑點,就是南沙群島;不過也有人認為那是西沙群島。
圖一 在「茅坤圖」──也即俗稱的「鄭和航海圖」──上,右下方註明「石星石塘」的大小黑點,就是南沙群島;不過也有人認為那是西沙群島。(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編按

林海潮先生,民國13年生,福建省林森縣人,民國29年投身海軍,74年海軍一級士官長退伍。

在海軍服役的45年期間,林海潮記憶最深刻的,是民國33年赴美受訓,接回美國租借我國的艦艇的經歷;然而他最感驕傲的,卻是民國35年12月,參與了中華民國海軍收復太平島的任務。

林先生說「收復」,是因為我國曾經「失去」太平島。太平島面積0.51平方公里、是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天然島嶼,也是近年國際關注的焦點之一。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島之所以會吸引世人目光,除了它在軍事上的戰略位置和天然資源,也因為百年來關於太平島的主權爭議不斷:由上世紀到今天,在南海周邊的越南、菲律賓和中共都宣稱擁有太平島主權。

事實上,早在明清年間,中國就已經把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列入萬州轄區,[1]十九世紀,海南島漁民開始在太平島設立據點,[2]但是政府並沒有實質管控這些島嶼。因此上世紀初,日本商人陸續抵達太平島,開發磷礦等資源,期間太平島曾被法國短暫佔領。對日抗戰爆發後,日本派兵佔領太平島,並納入台灣高雄州高雄市轄下的新南群島所管理。[3]

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南海諸島一度被列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管轄範圍;但是促使政府派出艦隊收復南沙群島的,卻是隔年(民國35年10月5日)法國軍艦登陸南威島和太平島的舉動。法軍此舉隨法國在對越南戰爭中失利而告終;兩個月後,中華民國政府派出了包括太平艦在內的4艘軍艦,會同政府各部代表,由廣州前往西沙、南沙執行接收任務。[4]太平艦被賦以接收南海最大島的任務,該島也因此被命名為「太平島」。

當時執行任務的官兵沒有料到,西沙和南沙群島收復未久,戰火又起;大陸易手,而中華民國對太平島的實質管轄,一直到民國45年,國軍派出海軍陸戰隊駐守太平島,才終於塵埃落定。目前太平島屬於我國高雄市旗津區中興里管轄。

至於當年執行收復太平島任務的太平艦(DE-22),卻在1954年11月不幸為解放軍的魚雷艇伏擊,沉沒在浙江省大陳海域。[5]

以下是林國欽先生根據父親林海潮口述,以第一人稱所撰寫的親身經歷。


文/林海潮口述,林國欽整理,汪琪編輯
圖/林國欽提供

民國29年,正值對日抗戰期間,中國海軍來福州招募,一隊服裝整齊、皮靴閃亮的水兵行進在街頭,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許多年輕人紛紛報考,當時16歲的我也在其中。

圖二 林海潮從太平艦下來,到海軍總部台北辦事處時,和妻子林官金金合影。
圖二 林海潮從太平艦下來,到海軍總部台北辦事處時,和妻子林官金金合影。

入伍訓練的日子本來就很苦,但來到馬尾的海軍練營,我才發現當時在福州軍容威武的水兵完全是個樣版,真實的情況是練營的軍服破舊,平常穿的是草鞋,自己僅有的一雙皮鞋還是哥哥買給我的,捨不得穿,平常都是赤腳出操及做工,更要命是吃不飽。許多同梯受訓學兵到了晚上,都偷偷帶著棉被逃跑,受訓連隊區分為「自強」、「團結」、「精誠」等幾個大隊,原本分發在「精誠」大隊的我,因為逃兵太多,往前遞補,最後結訓時我是在「自強」大隊。我有沒有逃跑的念頭?有,但是一想到當初報考的保證人是舅舅,生怕帶給舅舅麻煩,不敢逃跑,只有忍耐到底繼續受訓。好在練營的鄭友德士官長很欣賞我,常照顧我,在一年多的受訓期間,我從沒有拿過長槍,在站衛兵時,我都是擔任配戴手槍的衛兵長,也曾擔任指揮四五百人部隊的喊口令的實習幹部,還蠻威風的。

抗戰時期中國海軍的戰鬥策略,主要分為沉江阻敵、岸砲禦敵、水雷攻擊等3大範疇,等到我熬到馬尾練營結訓時,海軍的船艦,有的因著沉江阻敵的需要,已沉塞於江蘇省江陰要塞附近的長江下游水道,有的則是先後遭日本軍機炸沉,基本上,當時中國海軍的艦船幾乎全部覆沒,因此雖然是水兵,結訓的我們卻無艦船可上,於是只能分配到陸地上的布雷隊,駐地在湖南、湖北,但比較長的時間我是駐紮在湖南常德。有時回想,身為海軍,卻只能布雷,是當時中國海軍的無奈,但經由布雷戰取得的輝煌戰果,也顯現出中國海軍的另類驕傲。

布雷隊的伙食很好,可以吃得飽,但是薪餉很少,因此水兵就得自己想辦法增加收入。我們最常使用的技巧就是帶槍去抓江面上的私鹽;當時的部隊有吃空缺的陋習,每逢上級來點閱部隊前,我們都會趕緊請縣政府派員支援冒充兵員補滿人數。對於我們這些年輕的水兵,曾經留英的隊長林保克少校很用心,利用執勤的空檔,他親自教導我們簡單的英文會話,他說作為現代海軍,應該都要懂得一點英文。

民國30年3月11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保證對所有被軸心國侵略的國家予以戰時援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無力派出軍艦直接支援中國抗戰,國民政府便於民國32年下半年到民國33年初,援用《租借法案》向美國要求援艦參戰。經過協商,美國同意首批租借給中國護航驅逐艦2艘、掃雷艦4艘、巡邏艦2艘,期待這些艦艇未來在太平洋可以擔任護航任務,並協助盟軍對日作戰。

民國33年9月和12月,國民政府先後兩次在重慶進行了接艦軍官和士兵的招收工作,我們布雷隊也開始選派年輕的水兵去重慶參加接艦這項重要任務,但身邊不少的同袍認為,投入太平洋海戰那可是九死一生,因此紛紛開小差逃兵去了,有一位平日就對我頗有好感的蘇州水上姑娘,也力勸我乾脆離開布雷隊,與她一起私奔到鄉下做個小買賣營生,但幾經內心的掙扎後,我認為私奔是對蘇州姑娘的媽媽不尊重,因此婉拒姑娘的情意,並決定服從長官的命令去參加接艦,當時心想:未來若是真的要激戰太平洋,死就死吧!政府計劃招收的近1000名接艦士兵中,除了納入我們這些留下來為數不多的布雷隊年輕水兵之外,其餘大部分都是響應政府「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的大學肄業生,甚至於大學畢業生。

赴美前,所有接艦官兵均在重慶下游的唐家沱集訓,以「江順」號和「江新」號兩艘輪船充當訓練船隻。隨後成立了「赴美接艦參戰學兵總隊」。民國34年1月24日,我們「赴美接艦參戰學兵總隊」近1000名學兵從重慶啟程,抵達成都新津機場,接受美國軍醫體檢,2月7日飛越世界之巔的喜馬拉雅山駝峰,至緬甸經加爾各答轉孟買。3月14日全體搭乘美海軍一萬五千噸的運輸艦「馬斯將軍」號遠涉重洋,經澳大利亞墨爾本,東渡太平洋駛向美國西海岸,4月15日駛抵美國聖彼得羅港,再從聖彼得羅港搭乘火車展開橫跨美國之旅,4月21日抵達邁亞密城,入駐阿卡札旅館,我們在美國邁亞密海軍訓練中心的學習就此展開。

在邁亞密海軍訓練中心的新兵訓練,我們全都屬於練兵,練兵需要經過三個月的訓練,才能升為三等水兵。訓練中心發給我們每人三套海軍制服和三套海軍工作服,制服是白色的,工作服是藍色的,在佈雷隊我可從沒有穿過這麼稱頭瀟灑的服裝,穿上了便會自然地想到自己是值得自豪的海軍。

在受訓之初,先進行英文分班測驗,還好有當初在布雷隊學習的一點底子,我的測驗成績不算太差,分班之後教導我們英文的是一位年約20歲的美國小姑娘,每次點名抽問時,她最喜歡指名要我回答,或許是我的英文程度還是全班排在前面幾位的吧。

接艦的訓練,除了基本的體能訓練、游泳之外,另外概分為:基礎訓練、專科訓練和作戰訓練。基礎訓練包括有救生、損害管制、船艦及飛機識別等,而在展開專科訓練之前,我們士兵先要經過面談及性向測驗後,確認分派艦上所擔任的職務後,才給予個別不同的專科訓練,這些專科訓練分別有:槍砲、雷達、聲納、電工、無線電、帆纜、航海、船工、信號、電機、輪機、醫藥、文書、補給、廚工等,而我是被分發到航海科別,負責學習操舵。

「赴美接艦參戰學兵總隊」在美國訓練期間的一切費用,依據美國戰時《租借法案》的規定均由美方提供,因此中國官兵與美國官兵是享受同等待遇,我們在美國領的薪餉可是美元,當時可值錢囉。

基礎訓練與專科訓練歷時約八個月,就在這兩階段訓練快結束時,民國34年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二次大戰結束。原先我們到美國接艦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入對日抗戰的行列,但沒想到傻人有傻福,我們很慶幸不必再參與這場殘酷的戰爭了,不過我們還是需要留在美國進行最後的艦艇作戰訓練。

民國34年8月28日,中美海軍在邁阿密海軍訓練中心舉行了「八艦」移交儀式。我們接艦官兵在完成了陸地上的所有訓練科目後,「八艦」編成中國艦隊,開始海上艦艇作戰訓練。

圖三 「太平艦」(舷號22)是八艦中最大的兩艘軍艦之一,屬於驅逐艦;接收太平島後,不幸於民國43年在大陳島東方被中共魚雷擊中沉沒(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圖三 「太平艦」(舷號22)是八艦中最大的兩艘軍艦之一,屬於驅逐艦;接收太平島後,不幸於民國43年在大陳島東方被中共魚雷擊中沉沒(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民國35年1月2日,以「太康」艦為旗艦的中國艦隊駛離邁阿密,我當時是分配到「太平」艦任職,經過一晝夜後到達目的地:古巴關塔那摩。我們在這裡的主要任務是在原艦美國海軍官兵的指導下,配合美國艦隊進行戰術演練,美國海軍提供的訓練實用又扎實,就像我在實際操舵時,都有美軍一對一、手把手的示範及提醒,讓我可以進一步熟悉設備性能及處理突發狀況。經過古巴關塔那摩3個多月的訓練,我們「八艦」完成了所有美國海軍制定的科目,民國35年4月結業,終於可以駛回中國了。

民國35年4月8日,「八艦」組成的艦隊從關塔那摩港出發,開始了回國之旅。艦隊的第一站便是古巴哈瓦那,4月11日,艦隊駛進了哈瓦那港,受到古巴各界的熱烈歡迎,我們在哈瓦那大街上列隊舉行了遊行,嶄新筆挺的軍服、抖擻的團隊精神,讓當地市民見識到中國海軍的英姿。4月14日,艦隊離開哈瓦那,沿途操練,經過5天的航行,到達巴拿馬運河東口的科隆港,穿過巴拿馬運河,於4月21日到達巴拿馬首都巴拿馬城,當地華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4月25日,艦隊啟程,沿著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瓜地馬拉海岸,航向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5月1日到達目的地。5月6日,艦隊離開阿卡普爾科,5月13日抵達美國聖地亞哥,停留10天後,轉往洛杉磯附近的長灘港。5月31日,艦隊駛離長灘,於6月9日到達檀香山,6月22日移泊珍珠港。6月24日,艦隊離開珍珠港,經中途島,於7月11日到達日本橫須賀,7月19日,艦隊抵達上海吳淞口,7月21日,艦隊抵達南京下關,海軍總司令部正式宣布「八艦」成軍,納編為海防艦隊。

世事難預料,我所服役的「太平」艦,雖然幸運地沒有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從美國回到中國後,卻又何其不幸的捲入了國共內戰,記得有次開往葫蘆島,碼頭邊有一位陸軍部隊被打散的福州老鄉,在東北這麼冷的天氣裡,衣著單薄的瑟瑟發抖,他不斷央求我們讓他上船帶他離開,全艦官兵都為之心軟,齊聲同為老鄉的他求情,但艦長擔心這位老鄉可能是破壞分子而拒絕,因此大家只能流著淚湊出一些錢給他當盤纏,硬是把他一人給留在兵荒馬亂、冰天雪地的葫蘆島了,現在想起來,還依稀看到當時那位福州老鄉的絕望眼神,很是辛酸。

太平島:因艦得名

不過,我們「太平」艦也曾為維護國家疆土做出重大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負責接收南沙群島的「太平」艦,在民國35年12月12日抵達群島當中最大的孤島,實地勘察,登島立碑,升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並制定海圖和地圖,為了紀念「太平」艦接收這座島嶼,就以「太平」為該島命名。

圖四 民國35年中華民國海軍收復太平島。太平艦12月12日駛抵該島後,官兵在島上升旗立碑,相片中前排左四為內政部代表鄭資約,左五為支隊指揮官林遵。太平艦全艦官兵約有180人,所以照片中人只是其中的少數。(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圖四 民國35年中華民國海軍收復太平島。太平艦12月12日駛抵該島後,官兵在島上升旗立碑,相片中前排左四為內政部代表鄭資約,左五為支隊指揮官林遵。太平艦全艦官兵約有180人,所以照片中人只是其中的少數。(來源:維基共享資源,公有領域)

我隨著「太平」艦轉進來到台灣之後,陸軍出身、時任海軍總司令的桂永清,以整肅匪諜的名義,大規模抓捕馬尾體系出身的海軍官兵,許多艦艇的福州同袍休假上岸逛街,莫名其妙就被憲兵帶走,有的官兵未經審訊就下獄或逕自處死,當時嚇得我經年累月住在船上,沒有必要不隨便上岸走動,因為只有在船上最安全,憲兵沒有辦法來到艦艇上肆意妄為。這段令我如同驚弓之鳥的歲月,多年以後聽人家說,這就是「海軍的白色恐怖」時期。

圖五 林海潮、林國欽父子。
圖五 林海潮、林國欽父子。
圖六 2023年4月14日林海潮滿99歲生日,家人為他開「生日趴」。
圖六 2023年4月14日林海潮滿99歲生日,家人為他開「生日趴」。

附錄

美國租借給中國,後來改為贈與的八艘軍艦,名稱如下:
1.護航驅逐艦「Wyffels」號,中國改命名為「太康」。
2.護航驅逐艦「Decker」號,中國改命名為「太平」。
3.掃雷艦「Lance」號,中國改命名為「永勝」。
4.掃雷艦「Logic」號,中國改命名為「永順」。
5.掃雷艦「Lucid」號,中國改命名為「永定」。
6.掃雷艦「Magnet」號,中國改命名為「永寧」。
7.巡邏艦「PCE-867」號,中國改命名為「永泰」。
8.巡邏艦「PCE-869」號,中國改命名為「永興」。


注解

[1](編注)傅崑成主持,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我國南海歷史水性水域法律地位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9 [2020-02-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 。

[2](編注)Tizard Bank – Footnote, The China Sea Directory, Hydrographic Office – Admiralty, published by J D Potter, London 1879, page 66.

[3](編注)韓祥麟,抗戰勝利海軍收復南海諸島,《海軍軍官》,2004年八月,23 (3): 85–91 [2015-09-30]。

[4](編注)呂一燃 (Lu Yiran),《中國近代邊界史》 (A modern history of China’s borders),四川人民出版社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2007(2),pp.1092–1093。

[5]見劉良昇〈接收南海諸島的中國軍艦〉,《中國時報》〈史話〉專欄,2021年9月21日。

本系列上下篇
【🔗時代連結】太平島、太平艦和我:美國援艦與接收南海諸島 >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