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戶籍資料上有你不知道的家族故事

日治時期台灣戶籍謄本
日治時期台灣戶籍謄本
本文是系列的第1篇,本系列目前有4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戶籍資料

大正2年(1913)台灣的戶籍謄本
圖 日本殖民時期,大正2年(1913)台灣的戶籍謄本。(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1]
文/許永耀、汪琪

你曾否想過,自己的命運,成長經歷和發展軌跡,究竟受到家族多大的影響?除了父母親之外,祖父母、曾祖父母以及其他的血緣姻親家屬,他們又是怎樣的背景、曾經有過什麼經歷?

今天由DNA追蹤自己祖先的足跡,已經成為國際間的一種風潮。傳統上華人非常重視家譜、族譜,其中的記載往往可以上溯數千年。此外,幾乎中國每個城鎮都有的「地方誌」,也是豐富的資料來源。比起其他族裔,要瞭解家族歷史,我們有更多可以依循的線索,但如果這些資料都不能滿足大家,你們有想過戶政事務所嗎?

在台灣,「戶口名簿」和「戶籍謄本」是無人不知的政府家戶紀錄;婚喪喜慶、兵役、稅務、搬遷、投票、甚至防疫都少不了它。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台灣在日治時代的戶籍資料裡,除了現今戶籍資料所有的家庭成員姓名、遷入遷出、出生死亡日期等外,還包括一些比較特別的項目,例如族稱、種族、阿(同「鴉」)片吸食、纏足等。這些類目不但與中國的戶籍紀錄不同、與日本本國的戶籍資料也不一樣。

事實上,殖民時代台灣的戶籍制度,是結合清代保甲制與日本戶籍制度而創設的,由警察透過保正掌握每個家庭與個人的資料,由於居民須負連坐責任,彼此監督,因此具有強烈的警察行政與維安特色。

今天絕大部分這些陳年的戶籍紀錄,都還保存在戶政單位的檔案裡,每個人都有權要求列印自己直系親屬的資料;旁系親屬的資料不可列印、卻可以閱覽、抄錄或攝影。

看到這裡,你有否打算去瞭解自己的家族歷史嗎?或者曾經出過什麼人物嗎?何妨試試看,並且記得和我們分享你的發現?請聯絡我們


注釋

[1]「Qanituan(加年端,カネトワン)社Mangdavan家族戶籍謄本」,建檔單位:阿之寶有限公司,數位物件授權:PDM(公眾領域標章),發布於《國家文化記憶庫》。

本系列上下篇
解讀日治時代戶籍資料欄目 >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