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紀慶昇的渡航證明書

紀慶昇渡航證明書
紀慶昇渡航證明書
本文是系列的第3篇,本系列目前有3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空有學位的滿洲國留學生
圖一 紀慶昇渡航證明書封面、封底。
圖一 紀慶昇渡航證明書封面、封底。
圖二 紀慶昇渡航證明書相片頁、渡航證明規則拔粹頁。
圖二 紀慶昇渡航證明書相片頁、渡航證明規則拔粹頁。

滿洲國及中華民國渡航證明規則拔粹(譯者: 武石信一、姚巧梅)

第一條渡航滿洲國或是中華民國者,須攜帶渡航證明書。但是因政府命令而渡航者-學生、生徒、兒童等團體除外。
經由滿洲國或中華民國入境他國者,可以用護照轉換此渡航證明書。
第九條渡航證明書無效之情形
1. 渡航證明書發行後6個月以內無出國之情形。
2. 申請普通渡航證明書跟團體渡航證明書者歸國時。
3. 從數次往返渡航證明書的發行日超過3年時。但是,超過期限時,尚未歸來或歸國之情形,待完成時結束。
4. 申請渡航證明書者死亡之時,或是效力無效之時,須20日以內歸還。本人死亡之情形須有遺族歸還。
第十條警察署長認為必要之時,可以隨時命令歸還渡航證明書。
第十一條當渡航證明書遺失或是發現之時,可隨時向警察署長提出申請。
第十二條渡航者抵達後,須至領事館申請渡航證明書檢印。
第十三條罰則規定。違反各項目者須接受6個月懲役,百円以下罰金,拘留或科料。
1. 違反第一條第一項規定之渡航者或是意圖渡航者
2. 利用虛偽或不法手段申請渡航證明書者,或以非法的目的授予渡航證明書者。
第十四條違反第9條第2項及第11項之規定,或是第10條之命令者,處以五十円以下罰金。


文/吳昱佑
圖/紀學斌提供

紀慶昇先生的「普通渡航證明書」承載著一段台灣人奔赴中國東北「滿洲國」的歷史。1931年9月18日,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與日本關東軍爆發軍事衝突,史稱「九一八事變」。石原莞爾所領導的關東軍雖然對其所構想的「占領滿蒙論」取得階段性的軍事勝利,但由於陸軍中央部基於《九國公約》(1922)、《四國公約》(1921)、《非戰公約》(1928)與國際聯盟規範等現實國際問題而反對直接占領,二者協調後改為「獨立國家建設案」。於是建立一個民族複合國家的路線形成,對於新國家能「民族協和」,成為「王道樂土」式烏托邦的想像與宣傳也隨之浮現[1]

在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人求職相對日本人困難,也經常遭遇同工不同酬的情形。此時中國東北是處在一個「百廢待舉」的「建國初期」,需要許多專業人才,因而展開對日本本土與殖民地開始宣傳「滿洲烏托邦」。這些宣傳加上尋求高等教育、較高報酬工作等現實考量,台灣人紛紛奔赴「滿洲國」[2]。時人加納久夫所寫的《從台灣到滿洲》[3]一書中,提及台籍精英謝介石(1878-1954)赴滿,官至外交總長,更增大了「滿洲國」對台灣人的吸引力。

據學者許雪姬的統計,先後前往「滿洲國」尋求發展機會的台灣人約有5000餘人[4]。從「渡航證明書」中所登載的相關法規中,可見殖民當局對於台灣人渡滿不但有相當專制的規定,並且是放置在台灣人往返中國大陸的政策脈絡中來看待的。由此我們可以一窺日本人政府對「滿洲國」所謂「民族協和」、「王道樂土」宣傳與實際的差異。

但即便申請到了渡航證明書,在時局動盪的情況下來往台灣和滿洲國,仍然可能困難重重。根據〈涂南山先生訪問紀錄〉,「終戰」後,剛畢業的紀慶昇和劉英州、邱來傳、賴寶珅等其他五位建大學生,都是靠了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安排才平安回台灣的[5]


注解

[1]山室信一著,林琪禎等譯,《滿洲國の實相與幻象》(新北:八旗文化,2016),頁64、125-131。

[2]許雪姬,〈是勤王還是叛國──「滿洲國」外交部總長謝介石的一生及其認同〉,《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7期(台北,2007),頁57 – 117。

[3]加納久夫,《臺灣から滿洲へ》(臺北:「臺灣から滿洲へ」發行所,1932),頁35。轉引自:許雪姬,〈是勤王還是叛國──「滿洲國」外交部總長謝介石的一生及其認同〉。

[4]許雪姬,〈編者序〉,收入許雪姬、黃子寧、林丁國訪問,藍瑩如、林丁國、黃子寧、鄭鳳凰、許雪姬、張英明記錄,《口述歷史專刊8: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14)。

[5]許雪姬訪問、鄭鳳凰、黃子寧記錄,〈涂南山先生訪問紀錄〉,收入《口述歷史專刊8: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經驗》。


延伸閱讀

1.山室信一著,林琪禎等譯,《滿洲國の實相與幻象》,新北:八旗文化,2016。
2.加納久夫,《臺灣から滿洲へ》,臺北:「臺灣から滿洲へ」發行所,1932。
3.許雪姬,〈是勤王還是叛國──「滿洲國」外交部總長謝介石的一生及其認同〉,《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7期 (台北,2007)。
4.許雪姬,〈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在「滿洲」的臺灣醫生〉,《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2期(台北,2004)。
5.許雪姬、黃子寧、林丁國訪問,藍瑩如、林丁國、黃子寧、鄭鳳凰、許雪姬、張英明記錄,《口述歷史專刊8:日治時期臺灣人在滿洲的生活經驗》,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2014。

本系列上下篇
< 紀慶昇建國大學畢業證書與「建大事件」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