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士清
羅家福爺爺的一生,除兩次參與遠征軍,為少數人經歷而特殊外,經歷國共內戰,在徐蚌會戰中被俘、尚能機智脫身,輾轉找到大部隊至台灣安度晚年,在那個動亂時代,可說鳳毛麟角;而徐蚌會戰國軍為何慘敗,值得我們回顧。
1945-1950年間國共大小戰役不斷,其中遼瀋、平津、徐蚌(淮海)三大戰役,導致政府崩潰於大陸的局面。發生於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共歷時65天的徐蚌會戰尤為慘烈。國軍投入近60萬兵力,22個軍,56個師,於劉峙、杜聿明等指揮,最終遭以粟裕、陳毅為首,共約70萬的共軍分割盡殲。其中國軍4個師投共,杜聿明在內多名軍官或俘或亡[1]。
如此慘績頗受歷來學界討論,除稱讚共軍編制簡約、粟裕陳毅二人精明調度,與批判蔣介石調度反覆、不任用善戰的桂系將領白崇禧、過度干涉前線指揮,致使前線國軍將領索性以將調度全交由蔣處理,以逃避須負成敗責任的心態,面對與共軍攻勢外[2],戰事所以能在共軍取得先機,最後以全勝告終,安插在國軍高層參謀的郭汝瑰,即時將第一手指令暗送共軍,更是徐蚌會戰國軍慘敗的關鍵。
據郭汝瑰自身於1982年出版的回憶錄描述,除疏理出身四川、黃埔五期出身,深受蔣介石、何應欽、陳誠等國民黨要人眷顧,位列要津的往事,更不顧將對共作戰之戎機,第一時間轉至共軍帳中的「雙面人」經歷[3]。出身黃埔嫡系,深受顧祝同青睞,又居蔣經國住所一街之隔,且曾在蔣經國來訪住處時,因陳設簡樸受到盛讚等,看似必為黨國柱石的背景。讓郭汝瑰即使數度被杜聿明等,懷疑為藏於軍政高層的共諜時,仍受顧祝同袒護而免於懷疑。如此潛伏生活,就連素來共產黨所懼恨,戴笠所領的軍統局都不曾察覺,任其遊走於國民黨軍政高層,甚至搖擺蔣介石的軍事調動,且後更再以蔣的信任,脫身回四川掌兵,最終於宜賓「起義」[4],成為左右國共勝負的關鍵因子。
共產黨滲透於國民黨高層、精湛的諜報工作,加上國共間指揮效能落差,終成為徐蚌會戰勝負懸殊的關鍵。文中羅家福所屬第70軍96師,正隸屬於此戰遭全殲的邱清泉兵團[5],他的被俘經驗,就是此歷史背景下,小人物的真實例證。
注解
[1]蔣永敬,〈崩潰年代:1948〉,《國史館館刊》29(台北,2009年):83-129。
[2]林桶法等著,《中華民國專題史(第16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頁307-314。
[3]郭汝瑰,《郭汝瑰回憶錄》(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
[4]林博文,〈淮海戰役中的共諜郭汝瑰〉,《歷史月刊》260(台北,2009年):104-107。
[5]邱清泉兵團共轄五個軍(第五、七十、七二、七四、十七、十二軍),原欲自徐州向西南突圍,行蹤卻早已被共軍洞悉,奮戰至1949年1月10日凌晨,大部被殲,邱清泉自戕。參見:蔣永敬,〈崩潰年代:1948〉,《國史館館刊》:104-105。
延伸閱讀
1. 林桶法等著,《中華民國專題史(第16卷)》,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 郭汝瑰,《郭汝瑰回憶錄》,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
3. 林桶法,《1949大撤退》,台北 : 聯經出版,2009。
4. 楊天石,《走進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2008。
5. 粟裕,《粟裕回憶錄》,北京:解放軍,2007。
6. 杜聿明著,《國共内戰秘錄: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台北:巴比倫出版,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