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孫曼蘋
跟著志願者一起去拜訪100歲人瑞周志安時,我對老伯伯的想像,這是一位身經大時代戰爭歷練、再經政治選擇及磨難的高壽長者,應是一位看過無數人生風景,如今已千帆過盡、別無掛念或期盼的老人家。
實則不然。
周志安伯伯在我們拜訪的九位老兵長輩中,堪稱是最健談的一位。與老人家談話將近兩小時,幾乎都是他在講、我們聽,他全程幾無停頓,中途也沒要喝一口水,或離座方便一下,老人家的膀胱真有力呀!
當天下午到訪時,周伯伯正大聲播放著三、四十年代的老歌,我們還在20公尺之遠,連歌詞都聽得清清楚楚,大白天的,一樓住家的音樂可以放這麼大聲?也許鄰居早已習慣、或不得不忍受老人家的耳背吧!談話時他精神特好,說話脈絡有些混亂、冗長、重複,我們還都跟得上。
沒有生過大病 每天練舉啞鈴
老人家的健康狀況超乎我們預料的好。身高超過170,站起身來算高挺、沒有駝背,他聲稱自己「這一輩子也沒得過病」;交談快結束,一時興起,就在我們面前搖舉啞鈴,一派輕鬆自如狀,他說每天上下舉、左右伸動作要各做10下。他雖聽力退化,但在與他共進晚餐時,我們圍坐一桌,老人家也能對談如流。大概是好久沒這麼多人跟他談天吧?
老先生雖然一直說「我沒有文化」,某些方面他可是比同世代的族群高人一等,例如他擅用手機上網看新聞、通微信,雖然不時自歎「我人老了,心裡明白反應慢了。」他也喜歡鑽研電器拼裝,經常義務幫鄰居維修各種大小電器,還拼裝出自用的電動輪椅和電動三輪車。周老住家空間不大,還硬是撥出一方讓他實驗把玩電器維修的小小工作間,那兒滿佈插頭、電線、款式不一的電池等等。邊聽老歌、邊實驗電氣裝修,是成就,也是身心寄託。
周伯伯躲過了遠征軍多場慘烈戰役中的無情砲火,熬夠了東征西討的軍旅顛簸,也在解放軍中得以發展所長,政治運動中所受委屈也得到平反,晚年得到滿意的政府照顧,人生千迴百轉、歷盡悲喜苦樂,現在應是頤享天年之境了,沒想到他竟還有放不下、看不開的罣礙事。
拜訪尾聲,我貼在他耳邊隨口大聲問他:「這一輩子有沒有什麼遺憾或後悔?」
我還是有遺憾!
沒想到,這位只比先父年少一歲的老先生,在我問聲才落地的下一秒,就在眾生晚輩面前不能自已的嘆息、哽咽了好一陣子,那是發自內心的深沉的傷心啊!室內氣氛馬上如空氣停滯般的僵住了,我們呆愣了好一會兒,在攝影機還在開機錄影狀態下,我不知是要亂入畫面遞給他一張衛生紙、一杯水或是陪他坐一會兒,還是什麼都不做,就讓他好好宣洩一下吧。
聽了他的家庭親子關係的講述,我大致可以體會到,有兩段婚姻、六名親/繼子女的老人家的遺憾及傷痛之情,親子幾不往來乃至晚年孤寂應是他內心深處的最慟吧。
好在,這些年有多位關懷老兵的志願者不時造訪,陪他處理糾結的家務紛爭,幫他去香港接送無法自理生活的女兒來成都與老父小聚。志願者親切喚他「周爺爺」,老先生應該也很欣慰有這樣親如孫輩的志願者的陪伴吧!
已接連拜訪了好幾位老人家,多位長者晚年都是為生活不繼而困,周伯伯衣食無虞,卻因親情而傷心悲痛,徒留遺憾。人生晚年,竟也有百態百樣的罣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