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眷舍院子裡的小農場

圖一 李富城煮的紅油抄手拌好醬料,吃起來香辣可口。(郭以涵攝)
圖一 李富城煮的紅油抄手拌好醬料,吃起來香辣可口。(郭以涵攝)
本文是系列的第4篇,本系列目前有4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李富城的戰亂生活點滴
圖一 李富城煮的紅油抄手拌好醬料,吃起來香辣可口。(郭以涵攝)
圖一 李富城煮的紅油抄手拌好醬料,吃起來香辣可口。(郭以涵攝)

文/李富城口述,羅國蓮、郭以涵採訪,羅國蓮整理、編輯
圖/李富城提供[1]

我可是很會「摸魚」的

在桐梓的眷舍每家前面是兩公尺寬的道路,道路和房子之間有一個院子,我們就在裡面種小白菜、番茄、南瓜、冬瓜等。南瓜、冬瓜是去山上砍竹子,來搭一人多高的架子種;番茄是種品種很好的黑柿番茄,我爸爸都捨不得吃。

種植需要澆水灌溉,做了一個小水池儲水,就順便養魚,魚苗是去稻田裡抓來的,抓到什麼魚就養什麼魚。稻田除了冬天[2]都有很清澈的水,肥料都是天然的,沒有噴灑農藥;大概夏天過後稻子收割,遇到漲大水,河裡的魚就會被沖到田裡,這時就可以「摸魚」,我可是很會「摸魚」的!

水田裡還會有泥鰍,晚上我們會拿一根鐵桿,上面用鋼絲纏起來,再裹上一層兵工廠擦過機器、沾了煤油的廢棉紗,點火可以照明一整個晚上。拿著火把往水田一照,泥鰍看到光跑出來一動也不動;這時再拿一個有倒勾針、像梳子一樣的竹竿工具,朝泥巴一插,泥鰍就會卡在竿上,再往白鐵桶的邊緣一敲,泥鰍就會掉進去。桶子帶回家後換水,放雞蛋攪一攪,先把泥鰍養個三天,再炸來吃,味道極佳。鐵桿火把、倒勾竹竿、白鐵桶等抓泥鰍的工具,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在桐梓還養過豬,用咬人貓的葉子來養,但千萬不能用手去摸,我摸到過葉子背後的刺,手整個腫起來,過兩天才好轉。葉子摘回來剁一剁、煮一煮,摻一些人家倒掉的餿水來餵豬。豬其實很愛乾淨,吃喝拉撒牠們自己會分區。過年時就把豬拿去賣,增加一點收入。

我們家附近除了捲菸廠,還有一座拿玉米做酒的酒廠。要先把玉米蒸熟,放入酒麴攪伴,儲存到缸裡發酵;再把發酵好的玉米到入大蒸鍋,有一個喇叭嘴,會流入冷水;然後出來的就是酒,流到最後就沒有酒味了。這個沒有酒味的水溫度很高,大白菜不要切,在這個玉米蒸餾水裡過一下就會變酸,比現在的泡菜酸但比較香。酒廠員工只負責蒸餾酒,弄完工作他就不管事了,我們小孩都在酒廠裡跑來跑去,還常去抓一把玉米來吃。我就在旁邊等員工把酒弄完,接著泡大白菜變成酸菜。

一斤食鹽一錢金

我們家吃飯沒有配什麼特殊的醬料,但會吃自製的自然發酵糟化辣椒,不會太辣。這是在貴州跟房東太太學的,她是用一個直鏟子,在一個木盆上放圓菜板,辣椒切碎後丟入木盆,再一直搗到很碎,最後放到罈子裡頭,加入高粱酒,辣椒自己就會出水。這個槽辣椒我現在還常做,只是做法有點不一樣:辣椒要先洗淨晾乾,再摘蒂,用切菜機打,再加入高粱酒或米酒頭,以及嫩薑、鹽、蒜,裝在罈子裡密封,大約一個禮拜就變成很好看的紅色。做這種辣椒所有的工具都要洗乾淨、用熱水燙過,不能沾到任何油。

貴陽橋過了南寧河的橋頭上,有一個賣五更腸旺的小店。五更是指從一更煮到五更,代表要長時間煮。看著鍋裡的豬血和滷大腸,口水直流,煮起來該有多好吃啊!我非常想要吃,可惜沒有吃到就離開貴陽了。到台灣後終於吃到五更腸旺,是我自己做的。

圖二 李富城某次午餐做的剁椒魚片,自製的糟辣椒最對味(左圖)。貴陽沒吃到的五更腸旺,在台灣自己做來吃,還成為某一年李家的年菜(右圖)。
圖二 李富城某次午餐做的剁椒魚片,自製的糟辣椒最對味(左圖)。貴陽沒吃到的五更腸旺,在台灣自己做來吃,還成為某一年李家的年菜(右圖)。

我們離開貴州帶出來的鹽,是每個月配給來的,像一塊拳頭大的石頭,摸起來像玉一樣光滑,要用鹽的時候就敲一塊下來,再把它打成粉。貴陽人則是把鹽用繩子吊在廚房裡,炒菜時就拉繩子把鹽放到鍋裡,用放的時間長久來控制鹹度。

貴陽其實不產鹽,交通不便也不好運鹽,沒辦法用鹽來醃漬食物,所以會做成酸的例如泡菜,也可以保存很久。鹽在貴陽的價格就滿高的,到了雲南玉屏,更貴到一斤鹽可以換一錢黃金,有人想和我們買鹽,只是我爸爸不賣。誰知道過了湖南,鹽丟在地上都沒人要,因為交通便利,海鹽進來了。

戰亂時的過年味

我們離開老家在外面流離,遇到過年要祭拜,會用紅紙寫「天地全神」,「李氏歷代宗親」兩個牌位。除夕晚上上貢,會用當季的水果,也有雞肉、魚肉,媽媽還會盤饅頭,盤出一個花,上面放紅棗。會向祖宗、父母磕頭拜年,但對爸媽不是當著人面磕,是對著祖宗牌位磕,叫聲爸爸媽媽。「冬至餃子夏至麵」,以前其實只有過節會吃餃子。過年初一吃素餃子,裡面有金針菜、大白菜、油條、粉絲;初二是吃葷餃子,會用魚肉、牛肉或豬肉,菜類常用白菜、蘿蔔、小白菜、韭菜、茴香、薺菜。戰亂遷移只要在一個地方比較安定,就會如此過年,還是有過年的味道。

初一吃素餃子,是因為爸媽會吃素,現在只有我謹守家訓初一吃素。初十五本來不會吃素,但我工作後有一次急性肝炎快要見閻王,媽媽向神明祈求我好起來,許願初一、十五都吃素。而到台灣後媽媽幾乎每個禮拜都會包餃子,因為每週家庭聚會人實在太多了,包餃子最方便,但也要包幾百個餃子。以前還包過抄手,就是餛飩,現在比較常買生抄手回來自己煮。

圖三 包餃子對李富城來說最方便,一餐水餃從擀皮到包成20分鐘搞定。這盤純素水餃的內餡使用青菜梗、豆腐、粉絲。將青菜用開水燙過、切碎,豆腐丁用油炒乾水分,再把粉絲燙軟切小段,所有的餡料最後加薑末、鹽、香油拌勻。
圖三 包餃子對李富城來說最方便,一餐水餃從擀皮到包成20分鐘搞定。這盤純素水餃的內餡使用青菜梗、豆腐、粉絲。將青菜用開水燙過、切碎,豆腐丁用油炒乾水分,再把粉絲燙軟切小段,所有的餡料最後加薑末、鹽、香油拌勻。

麵皮我們是自己擀,外面賣的水餃皮都是脆的,我自己做的皮是黏的,這是因為壓製的過程不同。外面的每壓一次就會上芡粉防黏,所以皮變脆、無法撐很開,沒辦法包太多餡。我自己桿的皮可以包很多餡,然後直接捏起來,沒有折花,所以我包得很快。有一次包了讓兒子帶回去給孫女吃,結果得到「怎麼這麼難吃」的評語,黏的皮她吃不慣啊!

說到其他節日,元宵節吃的元宵和冬至的湯圓不一樣,元宵是先把餡料揉成一個圓球,過水後再放到乾糯米去轉,轉出來的元宵和包出來的口感不一樣。但我們小時候元宵就是買現成的,中秋月餅也是用買的。端午節媽媽和我會包白糯米的粽子,蘸糖來吃。以前粽葉是上山摘,現在是買新鮮的粽葉,回來用熱水先燙一下,青色的竹葉包出來的粽子有一股清香。

臭魚爛蝦,南村是你家

住在四四南村時,市場攤販會進到巷子裡賣東西,如果錢不夠我們可以暫時賒點錢。上午在市場賣的價錢會高一點,到了下午就減價賣,因為剩下的食物例如魚蝦已不新鮮,所以他們有一個口頭禪:臭魚爛蝦,南村是你家。

44兵工廠是從青島搬來的,員工除了原本11兵工廠的河南人,又以青島人居多,四四南村住的大部分是青島人。雖然攤販的剩魚不新鮮,卻剛好對上青島人的胃口。早年沒有冷凍設備,漁獲運回要一段時間,到港口已不新鮮,所以青島一般家庭吃的不是醃鹹的魚,就是有點味道的魚。

吃魚也要看季節,冬天時北方土魠魚比較多,叫做鮁魚[3],所以用土魠魚包餃子;台南的土魠魚就是從大陸北方沿著親潮下來的。虱目魚大陸沿海也有,只是不是大群的。江浙沿海一代黃魚比較多,前面用「兩條黃魚」來指搭便車的人,和俗諺「喇叭一叫,黃魚亂跳」有關係,這是因為黃魚生性怕震動、怕聲響,只要在岸邊弄出聲音,牠害怕一跳就會剛好跳到網子裡。

圖四 李媽媽在四四南村留影。李富城說自己一直是媽媽的跟班,從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她。自己的廚藝是跟媽媽學的,媽媽更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事、生活型態。
圖四 李媽媽在四四南村留影。李富城說自己一直是媽媽的跟班,從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她。自己的廚藝是跟媽媽學的,媽媽更影響了他的為人處事、生活型態。

在四四南村的眷舍我也養過雞,平日靠牠生蛋,過年過節才捨得殺雞來吃。有一天看一隻母雞頭歪歪的,卻又不像有病,難不成是吃東西卡住了?抱起來一摸,食道那邊好像有一個小硬塊。我立刻把爸爸做的剃頭刀磨一磨,替母雞開刀,真的取出一根小骨頭,再用縫衣針把傷口縫起來,塗塗碘酒,三兩下手術完成;這隻母雞後來又活了三年。

我十幾歲就要煮飯,並且照顧弟妹,他們不能「點菜」,有什麼材料我做什麼就吃什麼。我有一道菜是帶魚煎好,再放上辣椒醬加水悶煮一下,就很入味很好吃。我的菜都是跟媽媽學的,今年(2024)90歲還是自己買菜做早餐、午餐,晚餐就不吃了。最常做的就是包餃子,因為最方便。


注解

[1] (編注)本文圖二、三的圖說撰寫時參考了李富城臉書的貼文。

[2] 冬天稻田的水乾了,就會去種油菜,桐梓是2月油菜開花。台灣是1月開花,再往上開花的月分愈晚,青海一帶是6月,蒙古是7月了。

[3] (編注)鮁魚餃子是山東的傳統名菜之一。有說鮁魚又名土魠魚,日本稱之為鰆魚,亦有說鮁魚與土魠魚極為相似,在台灣算是高價魚種。

本系列上下篇
< 難忘媽媽獨創的「炒飯包子」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