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彭濟濤「平凡但不平淡的一生」

本文是系列的第1篇,本系列目前有2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皓月千里
圖一 彭濟濤先生(前排右二)一生最喜歡的照片──祖孫三代難得的全家福。
圖一 彭濟濤先生(前排右二)一生最喜歡的照片──祖孫三代難得的全家福。(彭慶麟、彭慶綱提供)[1]

編按

戎馬生涯半世過,憶前從未歎蹉跎。青雲壯志難如願,白髮雄心豈可磨?

子紹箕裘誠自慰,舌耕桃李有成多,山河光復歸鄉日,樂聚天倫把酒歌。

──彭濟濤民國72年〈六十抒懷〉[2]

1949年4月,渡江戰役長江江防被破,東南沿海各省相繼失陷。8月福州陷落後,9月上旬平潭島亦遭共軍進攻。就在颱風襲島的9月16日,「本營奉命向平潭島的蘇澳港移防」,「本人等奉命率領眷屬登船者,皆是手無寸鐵之人,當此緊急情況中,大家難免爭先恐後」,「手攀網狀的繩索登船,浪碰船浪高約數尺,危險以極」,「在此同時,共軍機槍用曳光彈掃射,眼見紅色有光子彈噓噓從頭頂穿過,那些眷屬嚇得魂不附體,小孩放聲大哭」。9月20日的傍晚,「見漁火點點,隱見山影,料已離台灣未遠,精神為之一振,誰料眼見很近,船行費時,好不容易進入基隆港」,「隨後眷屬、軍隊人員登岸,兩天未進飲食,腰也伸不直,兩手捧著腹部而行」,而這也宣告國軍丟失了平潭島這距離台灣最近的守地。

圖二 彭濟濤多年來反覆謄寫整理日記(左圖),會隨身攜帶由國防部印發的日記本
圖二 彭濟濤多年來反覆謄寫整理日記(左圖),會隨身攜帶由國防部印發的日記《革命軍人日記》(右圖)。(郭以涵翻拍)

上述引號中的文字,是東方中學(今東方工商)退休教師彭濟濤前半生的軍旅經歷之一。他自七十多歲開始整理幾十年來的日記,「聊為兒孫紀念,茶餘飯後談天的資料」;在他九十大壽時,兒子們將整理好的自傳付梓成書《皓月千里》,作為給父親的生日禮物。

2024年,平台編輯在彭慶綱先生的一場演講裡,得知彭父自傳完整敘述了1937年至1949年對日抗戰、國共內戰的經歷,於是在徵得彭慶綱及其兄彭慶麟的同意後,摘錄並推出《皓月千里》的內容,以饗讀者。

圖三 彭慶綱先生(左)向平台編輯孫曼蘋說明父親彭濟濤各張照片與文件背後的故事。(郭以涵攝)
圖三 彭慶綱先生(左)向平台編輯孫曼蘋說明父親彭濟濤各張照片與文件背後的故事。(郭以涵攝)

《皓月千里》全書共12章,本系列單元二以後主要取自第二至第九章,將之分為14個單元:

單元二〈小腳母親茫茫人海找郎中〉至單元四〈負擔沉重的小生意〉,敘述對日抗戰爆發前後的湖南老家生活;其中單元二節錄原書第二章裡,與現代人經驗比較有關的過年習俗,還有反映當時國家與社會情形的往事。

單元五〈我終於有希望成為官校生了〉至單元九〈抗戰勝利:軍人最快樂,也最悲哀〉,完整收錄原書第三至第六章抗戰時期的從軍經歷,包括長沙入伍生團、黃埔武岡分校的軍校生活,作者畢業後徵兵、接送新兵的工作,以及8月15日抗戰勝利這一天湖南大庸縣的歡慶場面和歡慶之下的「赤色隱憂」。

單元十〈他是老百姓還是共產黨?〉至單元十五〈由孑然一身到兒孫滿堂〉,完整收錄原書第七至第八章國共內戰時期的從軍經歷;單元十五節錄原書第九章關於幼年兵總隊的經歷,又節錄改寫第十至十二章關於轉調後勤、轉戰教職的內容。這些單元涉及國共內戰時,河南民權的野雞崗戰鬥、山東的泰安戰役,以及可謂金門古寧頭戰役前哨的平潭島戰役。從中可以看到整72師、73軍作戰與撤退的過程、當時人民對國共兩黨的態度,以及國軍下級軍官成為共軍俘虜後的境遇。

圖四 彭濟濤的回憶錄《皓月千里》,當中收錄了他近400首的詩作。
圖四 彭濟濤的回憶錄《皓月千里》,當中收錄了他近400首的詩作。

 

圖五 彭濟濤來台時攜帶了10個「袁大頭」銀元,後來將它們分送給兩個兒子,這些銀元促使次子彭慶綱踏入了收藏與研究亞洲錢幣的領域。
圖五 彭濟濤來台時攜帶了10個「袁大頭」銀元,後來將它們分送給兩個兒子,這些銀元促使次子彭慶綱踏入了收藏與研究亞洲錢幣的領域。

此外,上述14個單元除了隱然可見中國近代貨幣的變遷,更顯現出當時年輕人在家園被毀、國家危亡之際,因日軍入侵而逐漸被激發出的愛國意識,以及在戰亂歲月中,即使自己經歷生死關頭,仍忠於任務、義無反顧的拚搏精神。

《皓月千里》書名為彭慶綱所取,老家在湖南岳陽臨湘,讓他聯想到古文名篇〈岳陽樓記〉:父親「平凡但不平淡的一生」中,前半生與日軍、共軍作戰的軍旅經歷,猶如「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到了90歲則已然是「長煙一空,皓月千里」。[3]這四個字不僅暗示父親的人生困境皆時過境遷,同時也希望後輩能由「皓月」想起父親。(羅國蓮)


注解

[1] (編注)本文圖四、圖五皆為彭慶麟、彭慶綱提供。

[2] (編注)(1)彭濟濤自注:「『桃李』指在東方中學任教。」(2)本系列所引彭濟濤各詩,皆出自《皓月千里》的「詩篇」部分。

[3] (編注)〈岳陽樓記〉作者范仲淹在文中對洞庭湖陰雨、晴朗天氣和湖面的想像描寫,目的是呈現遷客騷人面對陰、晴天氣時「雨悲情喜」的情緒反應,天氣雨、晴是人生境遇逆、順的暗示。

本系列上下篇
小腳母親茫茫人海找郎中 >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