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系列:【黃埔「一百」】
文/徐全[1]撰寫、汪琪編輯
黃埔的主要分校,多在抗戰前後成立,是為了造就抗戰時期的國軍軍事人才,以抗戰第一、勝利第一作為人才培養目標(見概論)。黃埔分校培養的人才,從畢業那天起就意味著他們將隨時面臨殺戮和犧牲。所以在國事危亡時刻選擇就讀黃埔分校,格外令人欽佩。
這一時期成立的各黃埔分校也成為韓、越等受壓迫民族尋求獨立的基地和堡壘。每個分校成立的背景以及歷史淵源各不相同,但是在抗戰爆發後,不同分校的精神源流和傳統,在黃埔的大旗下匯聚成為抗戰救國的信念和目標。百年來,黃埔的時空意涵不斷變化,但我們從諸多黃埔分校的歷史流變中看到,黃埔永遠為自由而戰,這精神就是百年不變的黃埔傳承。
創立中華民國也是黃埔傳承
黃埔昆明分校在1935年成立,是南京與雲南省主席龍雲角力、合作的結果;對南京而言,是追求軍事上的統一。當時龍雲等地方實力派並非沒有國家觀念,但對蔣中正的執政抱有極大抵觸和反感。
雲南陸軍講武堂並非一般軍校,其畢業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影響極大,開國、討袁、護法,雲南講武堂參與者眾,蜚聲中外。內憂外患下,南京與昆明雙方盡力協作讓昆明分校誕生。不過,對於昆明分校的歷史和傳統,雙方見解大不同;其背後是誰主導軍校、如何看待中華民國歷史均有差異。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成立開學紀念刊》中記載了昆明分校成立典禮中的一些細節。1935年9月16日,中央軍校昆明分校舉行開學典禮。劉永祚[2]受命南京負責籌備昆明分校建立,他在開學典禮發表的《昆明軍校學員生應有之認識》訓詞中回顧了黃埔建軍的光榮傳統,明確提出軍隊是國民黨、國家的軍隊,要實行三民主義,要擁護軍事領袖蔣中正,而不能讓軍隊成為軍閥私人的工具。不過龍雲的「鐵桿粉絲」胡蘊山,[3]則在開學典禮中大談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三大軍校——保定軍校、黃埔軍校、雲南陸軍講武堂,回顧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生為了創建中華民國、投身護國護法戰爭的光榮歷史。
當年辛亥武昌起義,確是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學生在昆明發動舉事、宣佈雲南獨立的。後來袁世凱想當皇帝,打響武裝討伐袁世凱第一槍的,是蔡鍔在雲南領導的護國軍,骨幹軍人也多來自雲南陸軍講武堂。
孫中山為了抗衡北洋軍人踐踏《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響應支持的還是雲南系軍事集團。可以說,中華民國捍衛民主共和的歷史有多長,雲南陸軍講武堂的歷史就有多長。中共建軍元帥朱德、葉劍英,甚至越共建軍元老武元甲,都畢業自這所軍校。那個時候,黃埔的確還沒有誕生。
雲南地方實力派的用意很清楚:即便雲南陸軍講武堂成了黃埔的昆明分校,但是它的光榮歷史不能夠消失和被抹去;而這光榮歷史的背後,其實是地方實力派執掌雲南、抗衡南京的合法性基礎。
黃埔精神因此不是教條說教;在不同地域、不同時空,有不同的歷史記憶和傳承。作為黃埔昆明分校前身的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生們積極參與辛亥革命,反對袁世凱稱帝、成為護國軍先鋒勁旅,在護法運動中,積極反對北洋軍人的武力專政。這份建立與捍衛中華民國、守護民主憲政的光榮歷史,因為黃埔昆明分校的成立而融入黃埔精神,成為中華民國國魂。
這種歷史淵源和傳統的微妙纏鬥,到了抗戰時期,成為無窮的精神戰力,也多了蒼涼和悲壯。抗戰時期開赴前線的國軍第六十軍和第五十八軍不但以滇軍為背景,其軍官也有很多是昆明分校的畢業生。第六十軍軍歌還有「保衛蔡松坡[4]留給我們的榮光⋯⋯發揚我們護國靖國的榮光」等歌詞內容。
回顧抗戰時期,黃埔的主要分校,幾乎都與對日抗戰的戰事息息相關,所以如果稱這些眾多的黃埔分校是「抗戰分校」,一點也不為過。分校黃埔生在隆隆炮聲中入學、畢業立即投身戰場,他們的決心和勇氣令人格外感佩。
注解
※系列參考文獻總目錄請見本系列單元一〈黃埔分校:不是支流更不是配角〉。
[1] 徐全先生為香港城市大學哲學博士。
[2] 劉永祚雲南籍,曾經任職雲南陸軍講武堂,後期成為南京中央軍校幹部。
[3] 胡蘊山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參加過辛亥開國起義與護國戰爭。
[4] 蔡松坡即護國名將蔡鍔(1882—1916)。
參考文獻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成立開學紀念刊》,昆明: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 ,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