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系列:【補綴歷史的人.楊儒賓】
本文取自「1949的戰爭記憶:烽火尺牘巡迴特展」政大站。
編版/蘇香霖
圖/楊儒賓提供
譯文
各位朋友同鑒:
中國的局勢變化急遽,自從感恩節後,國共和平談判破裂,情況越變越糟。四個月的對峙已被打破,戰火迅速往南擴延,除了上海外,國民黨部隊的抵抗力量微不足道,軍情危殆。通貨膨脹驚人,食物短缺,疾疫蔓延,狀況已到了臨界點。百姓不再使用政府的法幣,他們使用穀米、金條與銀元交易,我們也用穀米來支付雜貨與車資。一切渾沌不明,我們仍活在危機當中。過去兩星期來,福州陷入極度的混亂。姦殺淫掠,共軍進城,這類的謠言滿天飛。單單一天之內,我就算出有三十六則彼此齟齬衝突的謠言。福州的食物供應來自閩江上游的一些地區,土共已經進城。我們在南平有座教會,此城現已落入紅軍手中,我們有第一手報導,指出狀況還算和平。傳教士都平安,教會也如往常般的運作。從長江流域流竄下來的士兵因為被生存所逼,不得不搶劫裹腹,一切在動盪恐懼中。福州的教會當局已經完成轉型時期的應急計劃,由教會員工、師生、僕人合組的六百人「護衛團」已經組成,它將用以保衛教會財產以及我們的人員,尤其那些被推選留下來、勇敢面對未來的傳教士。福州許多學校已經宣佈疏散,免得學生和他們的家人失去聯繫。然而,我們的機構仍與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並肩協力,即使有部分的學生會因與家人失去聯繫,無法得到接濟,但我們相信有組織的團體將可以發揮更有效的力量。
四月十四日晚,五百位師生聚集一起,共享「天父之餐」,我們的宗教事業(LENT)達到了峰巔。一位從華北來的傳教士說:他傳教了四十年,從來沒有在中國的教會學生中,看到如此感人的場面。上星期的合唱會約有四百人參加,多少有助於解消緊張。雖然局勢一片混亂,我們教會的一位傳教士教師,也是我以前在 Emory大學任教的學生奧斯卡.古寧都決定按生命的軌道邁進,他於五月二十七日和海斯女士結婚,婚禮隆重,感人至深。一百五十位嘉賓湧入聖約翰教堂,我有幸成為伴郎(平生第四度)。這對佳偶六個月前在福州才初次見面,他們要穿越太平洋,才能喜相逢。John Pilley 一家已逃到 Borneo 的 Sibu,我們很感謝他們支持本機構的大禮,也期待您們繼續幫助本機構。未來看似未定,但大局絕非絕望,我們之間沒有失敗主義者。
一個世紀來,中國的教會總是在混亂困頓中穩定成長。假如我們一百年前要坐待和平到來,我們將連一座教會都沒有。教會的使命要將和平與光明帶到中國,中國越是糟糕透頂,教會越是要盡心盡力。在這黑暗的時刻,為了教會的緜延不絕,我們需要您們的鼓舞與支持。依據目前所知的報導,共黨政府對教 會的政策仍舉棋未定,在某些地方他們對教會很友善,有些地方則有敵意,情況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面對比 1927 年還要大的風暴,我們已作好充分的準備。由於教團對耶教運動的政策睿智明敏,所以我們現在擁有一群強壯的領導者,他們正在前線戰鬥。面對新局勢,我們必須調整方針,我們會更著重改 善民眾的福祉。我們希望強化在家庭與教會,而不是在學校的個人救贖與團體活動。謹致敬意!
林觀得敬上 1949.5.28
說明
文/楊儒賓撰
此信為福建英華中學校長林觀得寫給美國教會牧師的英文信,信紙所寫的 Anglo-Chinese College 即為英華中學前身的英華書院,此書院為基督教衛理公會(美以美會)在 1881 年所創,其後經過八次改組。1927 年因有收回教育權運動,英華書院作了大幅的改制,由書院改為中學。1949 年底以後,狀況不明, 或許仍持續運作。1951年以後,英華中學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師大附中。
信主林觀得為當代中國著名地質學家,福建長樂市人。1931 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地學系,1936 年獲美國西北大學地貌學碩士學位,曾任美國埃姆利大學講師。1948 年,他因應母校英華中學呼喚,從美國辭職返中,擔任該校校長,帶領該校度過政治最動盪的歲月。中共建國後,任福建師範學院教授。林觀得因教會背景,1949 年後屢受批判。改革開放後,其學者身分才逐漸再度受到肯定。中共由於無神論的意識型態使然,和宗教的關係一向很緊張,加上反帝一向是中共長期堅持的政策,外國勢力支持的宗教在紅軍統治地區遂不可能獲得發展,而基督宗教不管新、舊教,基本上也都是反共的。此信內容提及衛理公會的一些領導在紅軍壓境之際,他們到前線去「戰鬥」,「戰鬥」一詞或許是隱喻的用法,細節不得而知,但應該不會是對紅軍表示善意的舉動。
此信寫於福州陷共前夕,文字生動,情節真切,史料價值極高。林觀得的信件於 1949 年 5 月 28 日寫就,郵戳銷福州 1949.7.1 英漢戳,到美國奧勒崗的落地戳為同年 8 月 13 日的下午五點。如果此信寫成後就寄出,從林觀得寄出到郵局銷戳,以及從中國郵局銷戳到美國落地,竟然個別的時段都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兩個時段共花了兩個月半。一封航空信件要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可見其時郵路相當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