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
老東西
徵求
老故事
如何提
供資料
聯絡
我們

抗戰首次受降地:芷江

圖一 1945年8月21日芷江大橋旁搭建正義大道牌樓。     (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圖一 1945年8月21日芷江大橋旁搭建正義大道牌樓。     (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本文是系列的第8篇,本系列目前有8篇文章,完整系列目錄請按:尋訪對日空戰的遺跡
圖一 1945年8月21日芷江大橋旁搭建正義大道牌樓。    (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圖一 1945年8月21日芷江大橋旁搭建正義大道牌樓。(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文/霍鵬程撰寫,蘇香霖編輯
圖/霍鵬程提供

芷江:戰役勝利之地

自古以來,芷江縣就有黔滇門戶之稱。抗戰時期,想要去西南大後方各地,芷江是川滇黔唯一通道。芷江機場興建於1937年,抗戰末期芷江機場成為盟軍向華中、華南攻擊的前進基地,成為美國第十四航空隊、中美混合團第一大隊、中美混合團第五大隊、中華民國空軍第四大隊的大本營,擁有各式飛機四百多架,駐紮美軍更是高達6062人,「芷江」因此是僅次於昆明空軍基地,盟軍在華的第二大軍用機場。

1945年4月至6月,日軍發動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日稱「芷江攻略戰」,中稱「芷江保衛戰」),目的就是為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亦稱「芷江戰役」。湘西會戰因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兩個月後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原定於江西省玉山機場受降,後臨時改在湖南省芷江縣受降,這項決定絕非偶然。

芷江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國民政府在芷江舉行了首次受降簽字儀式。蔣委員長及美方原本認為中國戰場的受降地點應該在國民政府首都南京,但是因為當時南京為日軍所控制,中方受降官員與衛隊無法立即大批以空運方式抵達南京,因此一度選擇距離南京較近的玉山機場。[1]然而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致電蔣委員長,表示玉山機場因大雨沖刷跑道,不能使用,因此蔣委員長於8月17日回覆日方,受降儀式地點改為湖南芷江機場。

1945年8月21日,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等一行八人,在中美空軍混合團駕駛六架P-51戰鬥機伴飛之下,飛向湖南芷江空軍機場。事後今井武夫在回憶錄裡特別提到當時他們乘坐的這架飛機,「為了顧全日本軍官最後的體面,我們乘用的MC機是借用總司令官的專機,他飽經戰爭苦難,不僅漆皮脫落斑剝,而且滿布彈痕,越看越覺得寒酸。」[2]

圖二 中美空軍六架P-51戰鬥機伴飛日本運輸機。(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圖二 中美空軍六架P-51戰鬥機伴飛日本運輸機。(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圖三 日受降代表乘降車到達帳篷暫時休息處。(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圖三 日受降代表乘降車到達帳篷暫時休息處。(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8月21日11時15分,日本投降代表專機降落在芷江機場,在中美空軍飛行人員圍觀之下,身穿軍裝及佩刀[3]的今井武夫少將(1898~1982)及隨員,乘著掛有白旗的吉普車到臨時搭建的帳篷處,接受中方受降代表國軍副參謀長冷欣等人交待的芷江受降儀式程序及備忘錄。8月21日當天下午4時起,日本侵華的首份第一號備忘錄(投降書),在中國戰區芷江受降會場簽訂,史稱「芷江受降」。

當時為迎接1945年8月21日芷江受降,芷江縣城東門牌樓寫著: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開萬世永久之和平。芷江大橋旁搭建正義大道牌樓(圖一),芷江街道插滿著國旗。21日至23日舉世矚目的首次受降典禮,在位於芷江縣城東3.5公里處受降會場舉行。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正式呈交投降書。隔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芷江受降紀念坊

1946年2月,國民政府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史實,在芷江受降地興建了一座「受降紀念坊」,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在居中的拱門題字,對聯是:「克敵受降威加萬里,名城攬聖地重千秋」。橫批是:「震古鑠今」,說明「芷江」在近代歷史的重要地位。除了蔣主席題詞外,還有國民黨軍政要人題詞。這座受降紀念坊是唯一紀念抗日戰爭勝利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中國凱旋門」。

現今的芷江受降紀念坊位於昔日芷江機場東北方,建築高8.5公尺,寬10.64公尺,厚1.1公尺,四柱三拱門樣式,重複直線立體造型裝飾,具有當代設計流行風格。淺灰色紀念坊的外觀仍然十分完整;受降紀念館解説員告訴我們,這座受降紀念坊曾經過兩次以上的整建工程,最近的一次是按照舊時的照片重修的。1985年,芷江縣人民政府報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復。

圖四 芷江受降紀念坊。 
圖四 芷江受降紀念坊。
圖五 芷江受降會場。
圖五 芷江受降會場。

受降會場

穿過受降紀念坊左轉往南走50公尺處,有三棟黑色木結構長棟型平房,左邊一棟為當時「芷江保衛戰」最高指揮官,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辦公室,右邊一棟是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正中一棟平房,原本是中華民國空軍司令部禮堂,做為中國戰區受降典禮會場,也就是1945年舉行受降儀式的「受降堂」。室內布置包括肖像、旗幟、標語、桌椅等,除屋頂的照明設備外,仍然保持當年受降典禮原貌,並在牆壁加掛當年的典禮現場照片。

圖六 日方代表今井武夫閱讀備忘錄。(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圖六 日方代表今井武夫閱讀備忘錄。(攝自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

面對國父遺像的日方投降代表席,放置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參謀橋島芳雄和前川國雄的三座名牌。國父遺像下方的中方受降代表席,放置國軍參謀總長蕭毅肅、副參謀長冷欣、中國戰區美軍作戰司令部參謀長柏德諾的三座名牌。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蕭毅肅參謀總長查證投降代表身分後,日方代表交出侵華日軍百萬兵力分布圖,簽字接受日本投降命令備忘錄,並配合國軍在南京設立國軍前進指揮所。

圖七 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圖七 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

穿過受降紀念坊右轉走30公尺處,就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1995年人民政府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週年,興建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位於層層梯階之上,建築外觀設計結合圓柱式牌樓,灰米色大理石外牆,呈現莊嚴肅穆的建築形式,現在成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館大廳上方有「1945.8.21」大字,兩個重疊的「v」字造型,深色字體上有國軍抗戰,以及抗戰勝利報紙新聞的浮雕,下方基座有「勝利」二字。紀念館建築面積1500平方公尺,館內分上下兩層,館內設有:「八年抗戰」、「中國受降」、「毋忘歷史」三個展廳,展出抗戰重要文物214件,包括影片、照片、文件、電文等重要文史資料,均以「芷江受降」為主題,以及中、美、英、蘇、德、捷、法、日等國的輕型兵器。

圖八 1943年芷江機場及軍事機構改變圖(2005年機場跑道改建於指揮塔與紀念坊中間)。
圖八 1943年芷江機場及軍事機構改變圖(2005年機場跑道改建於指揮塔與紀念坊中間)。

2003年1月,芷江機場進行改建工程,將機場擴建為民用機場,原飛航跑道移往飛行指揮塔與受降紀念坊中間(圖八),2005年12月19日正式復航。如同抗戰勝利紀念館館長吳建宏所說的,芷江有機場與高鐵站,從各地來到這裡,也更加方便了。


注解

[1] 根據「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展示資料。

[2] 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展出,《今井武夫回憶錄》。

[3]據知中日雙方曾經協議,130餘萬在華日軍向各個戰區的國軍代表投降,繳出武器裝備後,日本軍官均解除佩刀。

 

本系列上下篇
< 芷江中美空軍基地:飛虎抗日最前線

本文關鍵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