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如青講述,羅國蓮、郭芷毓整理
圖/李如青繪製、提供
海上走了三天之後,阿美牠們終於步出艙門,暈頭暈腦地踏上了台灣的土地。
林旺在鳳山營區的直屬長官
照片中的林旺看起來不大吧,但隨著年紀牠越來越大。旁邊這位是當年林旺的直屬長官,馬匹教養所所長郝宏文伯伯。我認識郝伯伯的時候,他已經83歲。去採訪的時候,磨了很久他才娓娓道來,但話匣子一開,就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原本只被允許兩個小時的對談,結果談了大約六個小時。郝伯伯說,林旺非常會吃,在鳳山時,一個月的餐費大概要九個中尉的薪水才夠。
當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緬甸叢林的200隻大象,抗戰結束後剩下13隻大象,到廣州後13隻剩下七隻,三隻[1]被送到台灣,到最後只剩下林旺與小元子。小元子是一個從少年兵發想的人物,一個和戰象們有革命情感的人物,也是我周遭某些人的化身。
進入圓山動物園前的10分鐘
林旺為什麼會叫「林旺」呢?圓山動物園來了林旺這麼一個大傢伙,便找新聞記者來報導這件事,但是戰象叫「阿美」這個名字實在太不威風了,所以當時的園長就和記者講,這頭大象叫做「森林之王」,叫做「林王」,我猜想或許是外省腔調的關係,就把「林王」講成「森林之『ㄨㄤˋ』!林『ㄨㄤˋ』!」所以某位記者回去,報紙出來就馬上寫成「林旺」,從此就將錯就錯就都叫做「林旺」了。[2]
車子牽引籠子出發時,好多少年兵來送林旺,因為有這麼一個大傢伙、大兄弟要離開了。圖中這台車叫作坦克牽引車,我是依照當時拍到的照片來畫的,那時候全台灣只有五台。找到這台車的樣子,是我自己很得意的地方。郝宏文伯伯說,他們就是用這種車來拉林旺的。
林旺從鳳山搬到圓山,搬遷作業有兩個重要人物,一是郝宏文,一是動物園的陳德和師父。他們用木頭架起籠子,再把林旺關在裡面。實際上當時籠子上的木條,比我畫的更小更細,現在這樣呈現是為了畫面感。
郝伯伯說他們走省道,一路從鳳山北上到圓山,每個晚上住的都是學校操場,很多附近的居民來看大象,郝伯伯就會跟來看大象的人說:「牠(大象)想要吃西瓜!」大家就張羅很多西瓜,所以這一趟林旺吃了很多西瓜。林旺會暈車,安排牠吃西瓜是有原因的,因為郝伯伯會在西瓜裡藏鹽巴給大象吃。
這是台中火車站,後來還經過新竹火車站。一路走過來林旺都還平穩,只是會暈車,但是郝伯伯說車子一進到台北,距離動物園還有10分鐘路,林旺精神就來了,牠突然開始大叫,所有人都很緊張,車子的速度也放慢了。到達動物園後,園方的人說:「你們來到的前10分鐘,動物園的獅子老虎豹全都在叫。」因此10分鐘前,動物們還沒見面,但是牠們就已經知道有一個大傢伙要來了。這種動物之間敏銳的感覺、頻率的震動,在我們人類早已完全退化。
這是林旺進台北的畫面。身邊朋友們猜測,當年進城照片走的應該是成都路,但在繪本中我使用「作者特權」,幫大家找了個地標──北門。
由鳳山到圓山,載運林旺籠子的木條很細,實際上,那些木條比我畫的還細,因此會想:這樣關得了大象嗎?牠真要生氣,頭一撞木條就裂了。從這就可以知道,當年的林旺有多乖、多聽話,叫牠進去就進去。
注解
[1](編注)阿蘭有沒有到台灣有不同說法。一說是阿蘭並沒有上船,根據林春長著,林義隆編,馮如瑄譯:《戰爭與林旺》(台北:台灣商務,2006年)頁286引駐緬甸中國遠征軍退役隊長潘德輝、頁289引已退休的第38師第88團副連長羅曼中尉二人的說法,阿蘭在廣州就已病死。二說是阿蘭上了船也到了台灣,但到達之前牠在船上就傷重不治,詳見本系列〈失去戰友〉。
[2](編注)根據林旺抵達圓山動物園那天的新聞報導,例如《聯合報》(1954-10-31/第五版)、《自強晚報》(1954-11-01/第一版)、《台灣民聲日報》(1954-11-01/第一版)、《商工日報》(1954-10-31/第三版),都稱林旺為「林王」。王文娟〈無言的老兵——大象林旺〉(《光華雜誌》,1995年10月)一文,則提到「阿妹」(即「阿美」)是緬甸語的音譯,意為森林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