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全套三冊)
作者:李如青
出版社:步步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繪圖版編按
許多人聽到「林旺」這個名字,只知道牠曾經是木柵動物園的大象明星、長壽的林旺爺爺。但是《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告訴讀者,林旺一開始並不是住在台灣動物園裡的動物:牠是來自緬甸的森林象,因緣際會參與了二次大戰中著名的滇緬戰役、在軍中搬運輜重,修路造橋吃軍糧,戰後從緬甸走到雲南,再到廣州、台灣高雄,最後落腳台北。在精心繪製的圖像與用心撰寫的文字中,作者藉由一頭大象曲折的生命故事,帶出了抗戰歷史中一頁重要的篇章。
繪本作者李如青先生,秉持實事求是、將創作元素盡力摸透的精神,從2008年開始,親自奔走田調,四處蒐集資料,耗費10年以上的工夫細細琢磨,終於完成了這一套《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作者希望這套繪本能為前代人留下紀錄,為後代人留下禮物,將許多歷史場景還原、融入在繪本圖象中;而他所參考的依據,有大部分來自羅廣仁先生所提供的真實照片,這些相片也是其父羅超群先生在擔任孫立人將軍攝影官時,隨軍拍攝的珍貴歷史影象。
以下文稿來自作者李如青先生在一場演講的發言。這場於2022年10月28日與羅超群先生在台北孫立人將軍紀念館舉辦的演講──「從『影象』,到『畫象』《大兵林旺三部曲》創作分享交流會」,以繪圖與影像穿插的方式,替無法發言的林旺說出了牠的生命故事。李如青先生同時分享了他在創作歷程中所遭遇的種種起伏轉折:和老兵的偶遇、將軍府典禮上的見聞,以及朋友提供的資料如何引導他的發想,而阿蘭的下場,以及載運象隻的船艦這些無解之謎,又如何挑戰畫面的呈現。歷史事實刺激創作,但也考驗創作。(汪琪、羅國蓮)
文/李如青口述,羅國蓮、郭芷毓整理
圖/李如青提供
這個書盒裡有隻象:我如何設計這套繪本
大家如果有機會拿到《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的書盒版,可能會覺得:「哇!好重啊!」沒錯,這套書真的不輕。這就要特別感謝出版社,這年頭出書很不容易,他們仍然願意花大錢用心力出版這套書。
這套書的書盒設計,就像是一個鐵製貨櫃。如果大家現在到木柵動物園的熱帶雨林區,會在那裡看到一個很大的貨櫃,這套書的書盒就是參考那個貨櫃設計的,因為那個貨櫃當年(1986年)曾經用來搬運台灣最大、也是國際聞名的巨獸──大象林旺。
如果把貨櫃書盒十套連在一起,就會像是真的貨櫃了,然後把最前面那套的繪本都拿出來,你就會發現:當年的林旺還關在裡面呢!牠就被關在這個貨櫃裡,從圓山動物園搬到了木柵動物園。所以用這樣的貨櫃書盒來包裝這套繪本,我自己非常滿意。
大家如果到木柵動物園,進到搬運林旺的真實貨櫃中,會看到非常多照片。當年的爸爸媽媽帶孩子去看大象,現在那些孩子都成為新一代的爸爸媽媽了。一代一代趁著這個貨櫃還在,如果大家有時間帶著你們的孩子、孫子,在這個貨櫃講述這套繪本的故事,我會非常感謝並深感榮幸。
《最後的戰象:大兵林旺三部曲》,分為「再見吧叢林」、「離家五千里」、「夢回森林」三冊,每一本的封面與封底,本身就已經是故事的一部分。
第一部「再見吧叢林」,封面是故事主角小象阿美(也就是林旺),以及另外兩頭小象阿沛、阿蘭,年幼的牠們還在快樂的玩耍時光,後面森林裡的則是一群幫人類工作的象隊。看到封底,就已經是成年林旺,牠從緬甸抵達廣州,又準備搭船離開前往他方。
從第一部的封底,可以看到林旺原本要搭的是船頭沒有開口的船,但第二部「離家五千里」的封面,牠卻搭了另一種船頭有開口、編號201的船,從廣州抵達高雄鳳山,準備展開在台灣的新生活。而在封底,林旺被關在柵欄裡,又要搬去別的地方了。
林旺用柵欄圍著,從高雄鳳山搬到了台北圓山,第三部「夢回叢林」的封面,則又經歷了一個動物園大搬家,抵達木柵動物園。17年後,林旺離世了,是當年那些象隊最後離世的一隻。在封底,離世的林旺又變回當年的那頭小象,回歸到牠的森林故鄉,但回去之前,牠還是深情的望著各位,道聲:「再見了!」
不只十年磨一劍:我為何創作這套繪本
我從2007年開始從事繪本創作,而與「林旺」結緣是在2008年,那時我正在創作另一本繪本《紋山》。在田野調查的時候,一位趙姓老兵說:「我曾經有一位夥伴叫做『林旺』,你可能見過喔!」我心想:「嗯?林旺?誰啊?我可能見過?」當時這位趙伯伯78歲,在我所認識開闢公路的老兵裡算是年紀輕的,但46歲的我,小了趙伯伯32歲,怎麼會見過他的「夥伴林旺」呢?
「啊?什麼?『林旺』是大象?喔!就是動物園的那頭大象啊!」得知趙伯伯的「夥伴林旺」,就是木柵動物園以前的大明星「大象林旺」,這個訊號給了我一點撞擊。身為繪本創作者的我,直覺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題材,心裡大概有了一個怎麼做的想法,於是2008年也著手蒐集林旺的資料,不過此時我還只是把林旺當成是一頭比較特別的大象而已。直到2010年,參加了一場關鍵的聚會,那場聚會給了我一些,嗯,不只一些,是非常大的撞擊,讓我開始體悟到:我不能再用一般的角度,來看待「林旺」這個題材。
大家聽過「將軍玫瑰」嗎?這是孫立人將軍所種植的玫瑰,當年他被軟禁之初,為了維持生活、養家活口,於是在住家庭院種植玫瑰,託人拿到市場去賣。2010年我參加了一場關鍵聚會,就是台中孫立人將軍紀念館(即孫立人將軍故居)的開幕式,而林旺與孫將軍有很深的淵源──滇緬戰爭時牠就是被孫將軍從敗逃的日軍手上接收、跟隨孫將軍從廣州來到台灣,又被孫將軍安排入住圓山動物園的。
開幕式那天,有一位記者朋友邀我一起去參加活動,我就帶著個看熱鬧的心情去了。沒想到,看到的幾個鏡頭,讓我極為震撼。
場外大概聚集了200多個老兵,有從雲南、四川、貴州來的,還有從美國、加拿大來的,各式鄉音重到無法聽懂他們在說什麼,一團嚷嚷,非常吵雜;就在這時,一位老兵說了個「整隊齊步走」,突然瞬間不到一秒,眾人鴉雀無聲,整隊排好,紀律分明的走了進來。70歲、80歲的老年人,一聽到口令立刻變成像一個服從命令的乖少年,進入會場後也只是東張西望,沒再發出聲音。還有一位老奶奶,原來是替先生從大陸過來參加活動的,問不出詳細原因,我猜想是她先生想來但來不了,只好請她代表。這些遠遠超出我的理解範圍,我腦中當下不太能連結這樣的畫面。
各位想想,60年後再見面的朋友,你們彼此之間會很熱絡嗎?你們還會回到當年的相處模式嗎?這群60年不見的老兵,想來見他們的老長官,但是老長官已經過世20年了;現在是老長官的紀念館開幕,這群人竟然就是為了這件事來,並且還可以這麼服從命令,遵守紀律,我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解釋這件事,這在我心裡留下想要探索的一個理由。
參加孫立人將軍紀念館的開幕式,除了讓我想要更深入探索林旺的故事,也提供了我其他的創作元素。那天參加活動的除了老兵,還有幾位孫將軍的乾兒子,他們都是少年兵;少年兵也是繪本中很重要的人物。而我這次來孫將軍故居,也是為了要看一個慕名已久的東西──象腿椅。
故居開放參觀終於讓我拍到傳說中的椅子。為了真實傳達象腿踩在地上的感覺,我特別趴在地上拍攝,我習慣就是要把創作的相關元素都摸個透。就在我專心趴在地上拍攝時,突然有人踢了我的腳,接著傳來一個很柔美的聲音說:「你上去坐坐看啊~~」回頭一看,竟然是陳文茜小姐,被踢的我實在很榮幸啊!這是拍照時有趣的小插曲。
得之於人者太多:感謝幫助我的朋友們
這套繪本從2008年開始蒐集資料到2022年出版,這中間得到很多朋友的幫忙,其中有一位非常特別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記者朋友張良信先生,他可以說是這套書的「始作俑者」:正是因為他提供非常非常多的資料、介紹非常非常多的朋友給我,讓我原本構想的兒童繪本,變成一部歷史大戲,我非常感謝他。
還有李立劭導演,他的紀錄片,講述一位陳慧興上校,在印度和緬甸發現許多當年滇緬戰爭中國遠征軍和駐印度軍人的公墓,而後幾經波折,將部分遺骨移回我們忠烈祠的故事。從這部影片中,可以讓人感受到孫立人將軍很不一樣的地方:他不只照顧活著的人,也不忘記死去的人。
羅廣仁先生提供了非常多林旺或是與之有關人物、事件的真實照片,是他父親羅超群先生,擔任孫立人將軍攝影官時隨軍拍攝的照片。這些真實的歷史影像,成為我繪本創作還原歷史現場的重要參考,也讓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故事之前的故事、在故事之外的故事,以及在故事之後的故事,可以讓故事的內涵更為豐富,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