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系列:【補綴歷史的人.楊儒賓】
本文取自「1949的戰爭記憶:烽火尺牘巡迴特展」政大站。
【如有人士可以證明自己為相關信函之著作權所有人,請與本平台聯繫,商議補作授權手續,以維護權益。】
編版/蘇香霖
圖/楊儒賓提供
釋文[1]
蓮兒:本月九日來信,已閱悉。內地局勢,目下變得比我携家離開南京之日,更是顯得緊張些;我們一家人今後何日能重見,是不是還能夠重見,都不敢說。這裡物價,業已向上海看齊,常常住在舅舅家中吃閒飯,自然是不好意思的!也不通情理。但是謀事也不容易,後果怎樣,不敢想,也不忍說,而且國事萬分嚴重,內地與台灣很可能斷絕交通,萬一到了那一天,甚麼都說不上了,望你好好的聽姑爹、姑媽管教,發奮讀書,將來成一個有用的好人,為我陳氏延一線之脈。至囑!至囑!家中尚有祖遺住宅一所,共計瓦房(一連三進[2])七十餘間。水、旱田將近二百畝,都在住宅附近,將來如果有份,你回去收到自耕自種,作個農人,也不會受到饑寒之苦。其界段,你問光復大哥(即義圃二伯伯的兒子)或德圃四叔,或地方上的人,他們一定會告訴你的。義圃二伯伯、德圃四叔,他們都是二爺爺的兒子。你的爺爺就是我的父親,與二爺爺是一母所生,排行第三。這次說了,也給你知道一些。你表哥上月十六日,有一信來,說:去過南京一趟,前托趙香山先生打算帶到台灣的幾件東西,他並沒有取去。這回遭變,定然完了。我一直等到今天,還是未便給表哥回信,他常常有信回家否?再來信時告訴我,以免懸念。
茲將我祖先世系、譜派、及鄉貫分別開列,以示木有本、水有源之意。切望吾兒一一謹記之勿忘。 此外還有幾句話要說,就是我在這裡現在住的地方,就是四川永遠通訊的地方。你的大小字以後要寫細嫩點,秀氣點,不要太粗笨,因為你還是個小孩子,不要像老人家的寫法才對啦。你到台灣以後,一些小毛病都好了,我和你媽媽聽了都十分快樂!你妹妹在學校裡,功課都還及格,將來也許不會餓飯。小老三,現在比在南京更頑皮了些,又不怕打,又不怕跪,可是長高了些,他還在當級長[3]哩,你說好笑不好笑呀!即問近好!姑爹、姑媽前代我請安!媽媽在念你,你妹妹弟弟都在問好。
父字 五月十九日
說明
文/楊儒賓撰寫
這封信寫於 5 月 19 日,沒有說年分。但由「離開南京」、南京「遭變」[4]以及全信口氣看來,此信應寫於 1949 年。信主在戰亂中寫給兒子這封信,他這位兒子和其姑爹、姑媽(可能是信主的妹妹)已經先到臺灣去。由於擔心此後內地和臺灣斷絕交通,沒機會再講,所以此信叮嚀至極。看起來他兒子還是個小孩,應該就是中小學生,中小學生怎麼會懂大人的世界呢?但信主卻一方面要這位小孩子記住祖譜,「為我陳氏延一線之脈」。還要他有機會回到老家自耕自種,免受饑饉之苦,未來的大事被包裹在當下的親情一念,小孩已被當作成人看待。但一方面此父親卻又關心他兒子書寫的字體,希望他的字不要帶上老人氣,要寫得秀氣點,也關心他的身體。瑣瑣碎碎,再三叮嚀,小孩仍是被當成小孩看待。
一位面臨生離死別的父親沒說出一句傷心話,多的是家人語,但看此信卻令人分外辛酸,不忍卒讀。
注解
[1] 以下摘錄信函部分內容。
[2] 描繪院落或者說家裡的空間大小時常用「進」這個字,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b4kz8xn.html
[3] 學校中每一班級的學生代表。
[4] 1949年1月21日,面對軍事與經濟上的失利,蔣中正宣布引退,副總統李宗仁出任代總統。李宗仁接任後有意停戰。4月,國共雙方在北平舉行和平談判,但中華民國政府無法接受共產黨所提出的國內和平協定,談判遂於4月20日宣告破裂,解放軍隨即發動渡江戰役,攻下南京、上海等中部大城,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拿下華中與華南大部分地區,國軍則不斷向東南沿海與西南撤退。9月26日,新疆省國軍駐軍倒戈。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平(後復名北京)成立;中華民國政府則相繼撤退至廣州、重慶、成都等城市,最終於該年12月7日撤退至臺灣。